海温背景对2013年我国东部高温热浪的影响

来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2013年夏季我国东部发生的高温事件,本文采用中国1951-2016年160个站逐月温度观测资料、1960-2013年753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并根据前人的定义,通过对高温日数、热浪次数、强度、夏季平均温度分布异常的分析,讨论2013年高温事件的极端性。随后,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NCEP COBE_SST逐月海温资料,通过EOF、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此类高温事件的时空特征、相关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并讨论其与同期海表温度异常分布的关系。最后通过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海表温度敏感性试验,讨论海温背景对此次高温过程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2013年夏季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超过50天,危害性高温日数超过9天,且出现强危害性高温,日数多超过4天。高温日数、危害性高温日数、强危害性高温日数均为自1960年以来历史最高。根据温度异常分布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105°E以东,26°-34°N)为2013年高温事件的主要影响区域。(2)2013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五次高温过程:6月16日-20日、7月1日-5日、7月7日-14日、7月23日-8月18日、8月27日-29日。其中最强过程为7月23日-8月18日。研究区域内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及热浪强度在2000年后发生频率明显增加,2013年达到峰值。(3)高温日数及热浪与夏季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结合EOF分析,将26-34°N、105-123°E区域作为此类高温事件的关键区。在关键区温度高值年,南亚高压出现明显的偏东偏北,高空西风急流增强东伸,有利于西太副高的北抬西伸及长期维持;北半球为AO正位相分布:极地受负异常中心控制,中高纬地区受正异常控制,夏季极涡减弱,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气流较平直,东亚大槽较浅,不利于高纬冷空气南下,西太副高较气候态偏北偏西;在低层,我国东部受反气旋性环流异常控制,东亚夏季风、赤道东风明显增强。可能影响此次高温事件的海温异常分布有:赤道中东太平洋冷异常、西太平洋暖异常、北大西洋三极子型分布。(4)去趋势以及年代际信号后,2013年西太副高偏弱,且位置偏西偏北。全球海温强迫试验结果中与观测结果相一致。热带外海温强迫会使得副高面积和强度略微偏大,而西太副高在偏弱的情况下仍能偏北偏西,主要是受热带海温影响:热带海温异常分布导致太平洋、印度洋上空的Walker环流增强,西太上空上升运动增强,进而通过局地Hadley环流增强,引导副高偏西偏北。
其他文献
用同步误差最小化的自适应方法与替代状态变量的同步法相结合,来研究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并且估计驱动系统的未知参数,所需的信息只要一个这个系统的状态变量.未知参数可能显
提出了一种基于去频谱混叠Contourlet变换的层内局部相关性图像降噪新方法。含噪图像经抗混Contourlet多尺度变换,得到一个低频逼近子图和一系列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高频细节子图,充分利用变换域同层同方向子带内信号系数相关性强、噪声系数无相关性的特点,采用强局部化零均值高斯分布模型对高频细节子图进行降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效率高,能克服Contourlet变换中的频谱混叠,避免了
6月11日上午,中商联党委召开中青年职工座谈会。会议由中商联党委副书记安惠民同志主持,中商联党委书记会长张志刚同志、中商联党委副书记副会长田元兰同志,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
爱情旅途像坐上缘分火车你我都是随波逐流的乘客一路停停靠靠看花开花落一站一站品味着悲欢离合
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低压的开关电容滤波器,该电路采用上华0.8微米标准CMOS工艺实现.本电路是基于一种新的时钟倍增电路实现的一个双二阶带通滤波器,测试结果表明该带通滤波器
本文根据对H.26L视频编码算法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和立方卷积的混合插值算法.通过分析比较H.26L中的双线性插值和立方卷积插值,指出单一插值算法的局限性,并在H.26L软
本试验研究了高炉渣对碱性品蓝的吸附性能,借助电镜扫描(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碱性品蓝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离子强度和废水pH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