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语义相近的两个否定副词“白”和“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语义演变、共时考察、习得情况几个方面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汉语教学建议,以期能够为副词“白”“空”的语法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分为三部分,具体内容概括如下:第一部分对“白”和“空”的历时发展和语义演变进行考察,发现留学生的习得顺序与两者语义虚化的轨迹基本相同。“白”的语义和词性更为丰富,使用频率更高。在演变历程中,一些语义被保留下来并沿用至今,一些语义已经消亡。“空”的语义也一直在变化,与“白”相比,“空”的词性变化较少,主要语义均带有否定义,语义的演变过程更为稳定。二者的实词虚化主要受到句法环境和语义、语用条件的影响。第二部分着眼于“白”和“空”的共时对比分析,主要考察副词“白”和“空”在句法搭配、语义倾向、语体方面的特点。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词的用法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在句法方面,两词在句中主要与动词和动词短语搭配。其中,“白”的搭配范围较广,使用率较高,并且具有“空”所没有的凝固结构,这是由于人们认同“白”的固定语所反映的认知经验,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凝固结构。在语义倾向方面,“白”具有多重语义倾向,分别是“劳而无获”“获而不劳”,“空”只有一种语义倾向,为“劳而无获”。在语体方面,本文分别收集了口语语料和书面语语料,在此基础上考察“白”“空”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白”的口语色彩比“空”重,“空”更具书面语色彩。第三部分搜集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并结合调查问卷,分析留学生关于“白”和“空”两个副词的习得情况,留学生对“白”的掌握较熟练,“空”的偏误率较高,只有少量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熟悉“空”的用法。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代偏误、语义偏误、遗漏偏误、误加偏误、语序偏误。通过对偏误语料的搜集分析与对大纲和教材的考察,发现造成偏误的原因主要有母语负迁移、语内迁移、学生的情感因素、教材设置。最后基于上述结论,针对学生、教师、教学方法和教材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