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主题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因概念界定不清且术语不统一而困难重重。仅句子层面的主题研究就存在观点和角度的差异。如:认为主题是主语的功能之一;主题应对应句首位置;主题是句内信息组织的出发点;主题是针对说话人的一种强调突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研究或侧重主题的功能讨论而忽视了语言。表达层的问题,或把语用意义上的主题与某些句法成分混为一谈,混淆了主题和主题表述。直到Lambrecht(1994)把主题放在系统的信息结构框架内,视其为重要参数之一,且与焦点相提并论,人们对句子主题的认识才渐趋深入。Lambrecht对信息结构的研究兼跨形式和功能两方面:他引入主题表述语这一概念,从而区别了主题的语用功能和形式表达。他对主题表述语的界定是:一个句法成分,只有当它所在句子表述的是有关它的所指的命题时,它才是主题表述语。正是这一定义使得从形式角度研究主题成为可能。 本文的创新在于将句首名词短语的句法形态与它的所指对象在特定语境下的认知状态(活跃,半活跃,不活跃)以及韵律形式(重读,非重读)相结合,从形式和功能两方面全面探讨句首名词短语的主题性,试图找出句首名词短语的主题性与所在句的交际功能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阐明当句首名词短语处于何种句法形念和韵律形式时,且当它所在的句子具有何种交际功能时,它(不)是该句的主题。 鉴于主题表述语的认知状态和句法形态特征,本文采纳了判断主题性的几种常规测试方法对主谓结构的句首名词短语进行了测试。通过证明句首名词短语的所指为“正讨论对象”、“目下兴趣所在”,而判断该所指存在于预设中,因此是所在句的主题。进而把主谓结构放在不同语境下考察,发现句首句词短语的主题性与该句的韵律特征以及交际功能密切相关。当全句是关于句首名词短语的所指的表述时,该名词短语的所指成为该句的主题。此时该主谓句呈现主题—陈述结构。在韵律特征上,该结构表现为句首名词短语不重读,句重音落在句尾成分。此种句尾韵律突出体现了“末端焦点”原则,即调核(信息焦点)通常落在该信息单元(小句)的最后一个实义词上。这就是无标记焦点结构—信息结构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体现了“旧”信息通常先于“新”信息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