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先秦文学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angelg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文学与人学的结合为切入点,以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先秦文学之间的关系为线索,深入探讨先秦文学中人的主体意识发展的脉络。一方面,本文第一次以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做跨学科研究,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它将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进而为进行文学、史学和哲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另一方面,本文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存在着一股浮躁之风,有些文学研究者不读史书,写出的东西外表“雍容华贵”,骨子里却肤浅、单薄,缺乏说服力。而有些历史工作者,忽略了文笔的审美功能,所著之文艰涩难懂,毫无文采,实难让人卒读。本文是跨文、史、哲等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的一个尝试,其所蕴涵的理念将对学术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的物我混同阶段,我们称之为混沌的世界。在这一时期,人类还没有主体意识。第二阶段是殷周之际的“类”意识确立阶段,我们称之为礼治的社会。在这一阶段,人们在“群体”意识的基础上,逐渐有了“类”意识,完成了主体意识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人从自然界中剥离出来。人们在“礼”中自觉地脱离了动物界,成为了真正的人。人类社会也从混沌的世界变为“礼治”的社会。第三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个体意识张扬阶段,我们称之为“礼崩乐坏”的“乱”世。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新型生产关系逐步确立,维系君君臣臣、上下尊卑的周礼渐趋“崩坏”,民本思想勃兴。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在这时完成了它的第二次质的飞跃——个体从群体中剥离出来。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在先秦文学上的体现:第一阶段主要体现在上古神话和《诗经》的部分作品中;第二阶段主要体现在《诗经》的部分作品和西周散文中;第三阶段主要体现在诸子散文和《离骚》中。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先秦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的发展决定着文学的发展。社会中的诸多因素都影响着文学的发展,其中人的发展是这些因素中最为至关重要的,其他因素对文学的影响都要通过“人”这个桥梁起作用。所以,人的主体意识的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会带来璀璨辉煌的文学繁荣景象。第一次飞跃,人从自然界中剥离出来,有了真正的“类意识”后,以周公为首的统治阶级就创造出了那个时期地球上的文明高峰——礼乐文化;第二次飞跃,个体从群体中剥离出来,人类有了真正的个体意识后,先秦文学随之出现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之热烈局面,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高潮。由此而产生的各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
其他文献
由于近些年来交通量迅速增长,原有旧桥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求。此外,交通量的日益增加也导致汽车荷载超出了原先的设计荷载,桥梁病害也随之增加,使得部分桥梁的承载力
以广东省21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利用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节点的公路网络和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分析方法、熵值法分别计算各个城市交通可达性
近日,国家统计局在京举办第31期省区市统计局长总队长研究班开班式。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强调,各级统计机构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意识,切实减轻企业调查负担;进一步巩固推进统计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由于20世纪文学时尚的掣肘,有关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创作思想和哲学思想、宗教思想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也并不多见,更少有系统、全面研究的力作问世:意第绪语批评家用狭隘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介绍压缩天然气(CNG)系统的结构性能调试、维修及CNG汽车安全驾驶操作规程,并对汽车使用天然气进行了综合评价.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伴NAFLD存在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由此为临床治疗提出依据。方法选取108例2型糖尿病伴NAFLD患者为观察组,108例非NAFLD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
“五四运动”的高潮退去以后,周作人发现,旧有的一切少有改观,唯一兴盛的是各种新名词。也就是说,本是旨在“反抗自己”的新文学运动仅仅落在了“语词”的层面,其结果是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