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及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嗜肝病毒和酒精是肝病的主要病因。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饮酒,或者在酒精性肝病(ALD)的基础上并发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都可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患者将更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目前认为HCV和HBV感染,可与酒精的肝毒性作用呈协同效应,而HCV感染则可能更加突出。研究表明,嗜酒还能增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早产儿死亡概率,降低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国内的研究主要限于HCV RNA基因型在人群中的分布,但对于其在嗜酒者与非嗜酒者中分型比较则研究甚少。[目的]:分析嗜酒与非嗜酒的慢性HCV感染者HCV RNA基因型,并对比其在两者中的分布,以明确嗜酒的丙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是否因为其更易感染某种特定基因型。同时检测两组患者IFN-γ及TNF-α水平,进一步了解嗜酒的HCV感染者肝损害的机制。[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14名,检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的HBsAg和抗-HCV,逆转录聚合酶链法检测(RT-PCR)所有患者的HCV RNA量。根据是否饮酒将其分为嗜酒组和非嗜酒组。用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比较其分型结果。采用Ficoll梯度离心法提取所有患者PBMC并培养,ELISA检测法检测上清中IFN-γ及TNF-α的水平。以(?)±s表示数值型变量,应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细胞因子(IFN-γ、TNF-α)分别进行比较,并应用x~2检验对两组患者各种基因型的比率进行比较。[结果]:(1)共收集114名患者,其中嗜酒者50名,非嗜酒者64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年龄、转氨酶、转肽酶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嗜酒组和非嗜酒组的HCV RNA基因型都以1b型为主,分别为60%和43.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两组患者的基因型2a、混合型及未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嗜酒组和非嗜酒组的HCV RNA的定量测定分别为(11100±14174.3)×10~3拷贝/ml和(3927.8±4549.6)×10~3拷贝/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4)嗜酒组和非嗜酒组TNF-α水平分别为4528±3587ng/L和3262±3131ng/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但两组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可以促进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复制,导致患者肝损伤的加重,但是并不能增加慢性HCV感染者对某种特定HCV RNA基因型的易感性。嗜酒者的肝脏炎症要重于非嗜酒者,TNF-α在嗜酒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起重要作用,是导致其肝损伤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综述了丙烯催化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PO)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以分子氧为氧化剂、H2O2为氧化剂、原位合成H2O2为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法。同时,对各种催化反
校本培训是提升在职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目前的新课改背景,校本培训成为无可代替的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重要平台。本文对校本培训的作用、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
目的将中医推拿和中药热敷法应用于髌骨软化症的临床治疗,探索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将60例髌骨软化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推拿结合中药热敷)30
研究由单一零售商与单一制造商组成的单渠道供应链,其中资金约束制造商的生产不确定以及生产能力有限,同时供应链中企业双方交易存在多种付款方式可供选择。首先以生产确定且
目的:了解云南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型的感染情况及病毒变异位点检测情况,以进一步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常见变异位点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核酸扩增荧
合成了以聚己内酯为溶剂化链,以四乙烯五胺或多乙烯多胺为锚固基团的“梳形”超分散剂t-ZTPCL和p-ZTPCL,并将其用于聚丙烯/高岭土填料复合材料,研究了分散剂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
班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基础单位和最小行政单元。当前,QQ、微信等网络自媒体的平台逐渐成为了学生日常生活,交往交流的重要渠道。如何从新媒体平台入手不断提升班级建设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小班化教学随之应运而生。小班化教学既适应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又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方面的能力。因此,小班化教学有着无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