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突破了由长期短缺向富足有余的跨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户作为农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他们的生产行为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研究农户的质量安全生产行为,不仅从理论上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理论的不足,还可以从现实上有助于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利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和宏微观经济学理论,总结前人的研究,构建了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理论框架。然后运用兴国、信丰和安远144户脐橙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和资料,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决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本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首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其次,回顾了国内外对农户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农户行为理论以及农户质量安全生产行为的研究。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计划行为理论、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政府规制理论等诠释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理论模型,并提出若干假设,提出研究方法。第三部分实证分析。利用Spass对144份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相关分析初步考察变量间关系,其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户的行为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和建议。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作出总结,并提出相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农户安全生产行为主要受行为意向、交易方式、政府规制、培训、产业化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