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高考英语测试的信息转换能力共同量表。我国高考目前实施自主命题和自主招生政策,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考试内容和方式各不相同,考试分数及其体现的能力层次也不一致。同时,《考试说明》作为考试规范,存在构念界定不明,分类不清,可操作性欠佳等问题,为了明确各题型和各小题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邓杰(2012)提出了高考英语水平评价指标,将其分为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两大类,其中,考试内容又分为语言知识和语境信息,考核目标分为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中信息转换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英语测试中占有重要比重。因此,制定统一的信息转换能力共同量表是当前量表研究、语言教学与评测的共同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迫切需求,以促进不同地区和高校的相互交流,提高自主命题和自主招生考试的一致性。本研究以话语信息认知处理能力和交际语言能力为理论基础,对高考英语测试的信息转换能力进行“能做”描述。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信息转换能力“能做”描述语有几个参数?(2)从哪几个维度对信息转换能力进行描述?通过专家评判一致对“能做”描述语进行效度验证。本研究以高三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评判一致的方式收集数据,并使用SPSS19.0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发现信息转换能力共有22个参数和三个公因子,三个公因子分别为“词性的转换”、“动词时态的转换”以及“词型的转换”。其中评定者使用因子二所概括的描述语对考生信息转换能力水平高低的描述和评价,差异较小,看法一致性程度高。尽管评定者使用因子一和因子三所概括的描述语和评价信息转换能力水平的高低有一定的差异,但词性和词型的转换也是衡量信息转换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同时,由于词型的转换包含了词性的转换,因此将因子一和因子三可以合为词型的转换。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以及数据无法穷尽的客观原因,所研究对象为200个学生,所请专家数也有限,样本量受到限制,故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