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将对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国外等5个生态区组成的棉花种质资源开展抗旱性筛选、评价及指标筛选。同时通过室内苗期抗旱试验,利用叶片萎蔫,叶绿素含量,叶片温度等指标与基因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对棉花抗旱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或基因进行定位,试图发掘更多的优异等位变异,旨为棉花抗旱改良和棉花抗旱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田间试验调查的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将对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国外等5个生态区组成的棉花种质资源开展抗旱性筛选、评价及指标筛选。同时通过室内苗期抗旱试验,利用叶片萎蔫,叶绿素含量,叶片温度等指标与基因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对棉花抗旱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或基因进行定位,试图发掘更多的优异等位变异,旨为棉花抗旱改良和棉花抗旱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田间试验调查的株高、有效铃数、果枝数以及室内测定得到的衣分和单铃重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和差异显著性分析,水分胁迫均会对12个农艺性状产生影响,其中除了果枝始节以外,其余11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通过设置水分胁迫和对照处理试验对153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鉴定和筛选,在棉花花铃期开始干旱胁迫,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最终筛选出株高、籽棉产量、单铃重、有效铃数和果枝数5个性状可以作为陆地棉抗旱评价指标,能够直观、简单和可靠地评价棉花花铃期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同时计算综合抗旱度量值D、加权抗旱系数WDC和综合抗旱系数CDC,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和相关分析,得到产量均与综合抗旱度量值D、加权抗旱系数WDC和综合抗旱系数CDC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和抗旱等级划分,最终获得强抗旱品种为以色列1101,敏感型品种为盐早2号,其余品种介于之间,可以为棉花生产和棉花抗旱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材料。3.对316份棉花种质进行室内抗旱试验,调查子叶萎蔫程度(CWS)和真叶萎蔫程度(EWS)、叶片温度(LT)和叶片叶绿素含量(LC)四个性状指标。在干旱条件下,棉花子叶先开始萎蔫,真叶后开始萎蔫。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比抗旱性弱的品种叶片温度相对较高。各品种之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4.通过对该自然群体的进化关系分析,发现来自美国的斯字棉2B与中国黄河流域棉区的进化关系更近比德字棉。通过对4个性状表型数据和基因组数据利用GLM和FASTLMM模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关联到17个显著的SNP位点。在候选区域,发现了一些影响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的一些潜在的基因(GhCIPK6,SnRK2.6和WRKY70),同时利用棉花品种的转录组数据分析,进一步鉴定了这些潜在的候选基因均能被干旱胁迫所诱导,这些基因与类胡萝卜素合成,MAPK信号途径和钙信号转运途径相关。
其他文献
细胞的生长发育受核糖体DNA(rDNA)和蛋白质基因的协同调控,细胞总RNA的85%是rDNA的转录产物。rDNA的转录改变会导致核糖体生物合成应激,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导致疾病
以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游泳馆工程基坑施工为例,分析了在基坑周边轨道交通、古树、原水管等多种限制条件下,采取施工效率和环境保护高效统一的施工技术,确保了工程顺利完成。
腾格尔在中国流行音乐领域里,算得上是个元老级的人物。他继承民族音乐的精髓,又汲取现代音乐手段,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思想深度和审美层次的流行音乐作品。腾格尔说他对民族音乐的
建立了中药散剂中喹乙醇、乙酰甲喹含量的 HPLC 测定法,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12∶88)、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365 nm 、进样量10μL、在0.5~100.0μg/m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 (cTn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CK MB)蛋白量在胸痛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 对所有病例进行 12h床边动态监测 ,包括基线、 4、 8、 12h的连续心律监
随着资源基础观的提出,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被众多学者所使用。本文在充分回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资源基础文献进行了梳理,理清研究脉络,并明确了这一理论
就室内土工试验而言,试样的应力释放是无法避免的.针对饱和软粘土进行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时的预固结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一些试样的预固结处理,与非预固结试验资料、十字板抗剪强
开展东江文化的研究,总结东江区域文化,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将东江文化单列并平行于客家文化这一历史定位,并不是夸大其词,更不是独创新意,而是符合历史事实,在对历史发展长河
【正】苏南的基本现代化,关键在农村.在过去的18年里,苏南的成功,也主要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成功.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苏南农村经济逐渐步入高速增长阶段.与同一时期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机械手,也随着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而对机械手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机械手更多的是应用在工业生产中,进行一些机械反复的动作,所有的工作过程都是由控制系统事先设定好的。而现在的机械手更多的是应用在服务业、医疗行业等,这就对机械手的控制要求以及灵活性变得越来越高。所以一直以来,实现机械手软抓取都是众多的研究学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