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典型活性组分对Se(Ⅳ)吸附形态及其转化的影响机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硒(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土壤Se是人类膳食Se的主要来源。与土壤总Se含量相比,土壤Se形态决定着Se的生物有效性。铁(羟基)氧化物(简称铁氧化物)和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是土壤中重要的无机和有机组分,影响着土壤Se的赋存形态及其转化,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Se的有效性。虽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较多报道,但现有研究多关注于铁氧化物对Se的界面吸附、LMWOAs阴离子与Se之间的竞争效应,对铁氧化物表面Se的吸附形态与其解吸形态分布的关系仍不清楚;同时,LMWOAs的还原特性及其对铁氧化物的溶解作用与土壤Se形态转化间的耦合效应也不清楚,限制了对土壤Se环境行为的理解和有效性的调控。基于此,本文通过批量平衡吸附-解吸实验,结合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电子显微镜(HRTEM)、自动电位滴定和化学形态模型(CD-MUSIC模型)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水铁矿(Fh)、针铁矿(Goe)、赤铁矿(Hem)等土壤典型铁氧化物表面上Se(Ⅳ)含氧阴离子的吸附形态与解吸形态分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赤铁矿尺寸效应和土壤有机活性组分(LMWOAs)对Se(Ⅳ)含氧阴离子形态分布和转化的影响,讨论了Se(Ⅳ)形态转化对土壤LMWOAs的内在响应机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Se(Ⅳ)主要通过配体交换吸附在铁氧化物表面,不同类型铁氧化物的Se(Ⅳ)吸附能力差异明显。p H 5.0时,铁氧化物的Se(Ⅳ)吸附量顺序为水铁矿(Fh)(0.592mmol/g)>>针铁矿(Goe)(0.147 mmol/g)>赤铁矿(Hem)(0.130 mmol/g)。铁氧化物对Se(Ⅳ)的等温吸附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吸附亲和常数(ln KC)大小顺序为Fh(15.8)>Goe(15.3)>Hem(13.7),吸附自由能为-33.9~-39.1 k J/mol。它们对Se(Ⅳ)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速率顺序为Goe(1.848)>>Hem(0.221)>Fh(0.170)。铁氧化物对Se(Ⅳ)的吸附均随p H升高而降低,当p H从3.0升高到11.0时,Se(Ⅳ)在Fh、Goe和Hem表面的吸附量分别降低65.2%、65.3%和65.9%。(2)铁氧化物表面Se(Ⅳ)的吸附形态随矿物类型不同具有明显差异,配体可交换态(EX-Se)占表面吸附态Se(Ⅳ)的比例受铁氧化物结构、表面覆盖度、p H和吸附时间影响。Fh和Hem表面Se(Ⅳ)的吸附形态以双齿双核络合物为主。低表面覆盖度(<20%)时,Se(Ⅳ)优先吸附在Fh和Hem表面高能位点,吸附能较高,表面EX-Se比例显著降低,表面Se(Ⅳ)的有效性降低;随表面覆盖度增大,Fh和Hem表面EX-Se比例逐渐增大,分别从19.3%和33.7%增大至50.5%和44.7%。但Goe表面Se(Ⅳ)的吸附形态以单齿单核络合物为主,吸附能较低,表面EX-Se比例较高(96.7%)且不受表面覆盖度影响,可生物利用性高。铁氧化物表面Se(Ⅳ)形态随p H升高变化不同,其中Fh和Hem表面吸附态Se(Ⅳ)的Se 3p化学位移逐渐减小,二者表面Se(Ⅳ)的吸附形态部分由双齿双核向单齿单核络合物转化,而Goe表面Se(Ⅳ)的Se 3p化学位移不随p H变化且明显小于Fh和Hem,其表面Se(Ⅳ)的吸附形态不受p H影响。强酸性条件下(p H<4.0),表面吸附态Se(Ⅳ)部分向无定形Fe2(Se O3)3沉淀转化,导致Fh和Goe表面Se(Ⅳ)可利用性降低。随吸附时间延长,Goe表面Se(Ⅳ)的吸附形态无明显改变;Fh表面Se(Ⅳ)形态逐渐由双齿向单齿络合物转化,表面EX-Se比例小幅增大(46.7%~50.9%),可利用性提高;Hem表面Se(Ⅳ)的吸附形态由外圈向内圈络合物转化,表面EX-Se比例从57.3%降低到45.5%,有效性降低。(3)颗粒尺寸强烈影响赤铁矿的表面性质及其表面Se(Ⅳ)的吸附、解吸形态分布特征。颗粒尺寸急剧减小(从120 nm降低至7 nm)时,赤铁矿结晶度和形貌规整性降低、边缘位点增多、比表面积显著增加。p H 5.0时,7 nm赤铁矿(Hem-7)单位质量电荷密度是120 nm赤铁矿(Hem-120)的2.1倍,表面活性位点数量明显增多,来源于赤铁矿表面氧空位(OVs)缺陷的增多。Hem-7对Se(Ⅳ)的最大吸附量(0.349 mmol/g)是Hem-120的2.9倍,其初始吸附速率(h)加快2.2倍、但速率常数(k2)减小。Hem-7和Hem-120表面Se(Ⅳ)吸附量均随p H升高而降低。ATR-FTIR联合CD-MUSIC模型表明Hem-7和Hem-120表面Se(Ⅳ)吸附形态包括单齿单核质子化、单齿单核和双齿双核3种内圈络合物。酸性条件下,赤铁矿表面Se(Ⅳ)以双齿双核形态为主;随p H升高,表面吸附形态逐渐由双齿向单齿构型转化。颗粒尺寸可强烈影响赤铁矿表面Se(Ⅳ)吸附形态分布特征。低p H(<5.0)时,大颗粒Hem-120表面Se(Ⅳ)吸附形态以单齿单核质子化表面络合物为主。Hem-7表面氧空位型OH比例(37.2%)显著高于Hem-120(19.4%),导致对Se(Ⅳ)的吸附强度增大,表面EX-Se比例明显降低,表面Se(Ⅳ)的可利用性降低。随p H升高,Hem-7和Hem-120表面EX-Se比例分别从48.7%和55.8%降低至16.8%和32.2%,酸性条件下赤铁矿表面Se(Ⅳ)的EX-Se比例更高,可利用性更高。(4)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存在时,针铁矿表面位点异质性增大,溶解性增强,按草酸(Oxa)>琥珀酸(Suc)>柠檬酸(Cit)顺序促进了针铁矿对Se(Ⅳ)的吸附固定;同时结果表明,LMWOAs对Se(Ⅳ)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展现出竞争-协同耦合效应。Goe-LMWOA-Se(Ⅳ)三元体系中,Se(Ⅳ)在针铁矿表面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Sips模型(R2≥0.986);Oxa、Suc和Cit存在时针铁矿表面Se(Ⅳ)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217、0.210和0.178 mmol/g,与Goe-Se(Ⅳ)体系相比,分别提高了39.1%、34.6%和14.1%。随Se(Ⅳ)平衡浓度增大,Se(Ⅳ)对LMWOAs吸附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P<0.05),Fe3+释放量急剧降低;Fe3+释放与Suc和Cit吸附量呈正相关(P<0.05),但与Oxa吸附量相关性不明显。LMWOAs降低了针铁矿对Se(Ⅳ)的吸附速率,k2分别降低了8.0(Cit)、13.3(Suc)和14.1(Oxa)倍。pH 5.0时,LMWOAs促进了针铁矿表面吸附态Se(Ⅳ)由EX-Se向残渣态(RE-Se)转化。Cit、Suc和Oxa体系的RE-Se比例分别增加19.5%、16.5%、和20.0%,显著降低了针铁矿表面Se(Ⅳ)的可利用性。ATR-FTIR和XPS光谱分析表明,LMWOAs存在时,亚稳态的≡Fe O(Se O)O―CO表面络合物和溶解Fe3+在Se(Ⅳ)的吸附促进和形态转化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Fe O(Se O)O―CO表面络合物具有增加吸附位点和氧化还原中间体两方面的重要功能。LMWOAs促进Se(Ⅳ)形态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随LMWOA不同而不尽相同。Suc和Cit促进Se(Ⅳ)向RE-Se转化的主要机制是形成无定形Fe2(Se O3)3沉淀(12.1%和10.9%),而Oxa体系中的转化机制以形成还原态Se(0)和Se(-Ⅱ)的还原转化为主(18.5%)。上述结果系统地探明了Se(Ⅳ)形态分布及其转化对土壤铁氧化物结构、晶体尺寸和LMWOAs响应的分子机制,有助于理解Se的环境行为和调控其生物有效性,对阐明Se的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桃(Prunus persica L.)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树种,我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基因组较小,仅为230 Mb,童期短,是蔷薇科果树最具有代表性的二倍体树种,桃高质量基因组图谱为桃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是遗传变异的重要类型,对生物性状具有极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知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白肉/黄肉性状、溶质/不溶质
色泽是柑橘果实重要的品质特征。柑橘果实中丰富多彩的黄色,橙色和红色归因于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大量积累。在柑橘果实中,存在众多果肉果皮不能同步成熟的现象,有些品种当果肉达到可食用的成熟度时,果皮不能完全转色,甚至果实达到完全成熟,果皮仍然不能正常褪绿,这严重影响了果实的上市期以及商品价值。我国的柑橘品种虽然众多,但是果实成熟期相对集中,大多数品种集中在11月份成熟,导致成熟期间市场销售压力较大。对于一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 PEC)是一类能够定殖于宿主肠道外组织并引发疾病的病原。其能够导致败血症、脑膜炎、肺炎、腹膜炎及肾盂肾炎等,往往预后不良。该菌群耐药情况复杂,对畜禽养殖行业影响巨大,严重威胁着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与生态环境。细菌性脑膜炎是Ex PEC引起的主要病症之一。对于人类患者,该病死亡率较高,即便
西瓜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夏季水果。西瓜果实产生并积累大量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代谢物来维持自身生长,响应外界环境,并满足人类的食用需求。但是不同类型西瓜的自然群体中其果实的代谢组学研究却未见报道,对西瓜代谢通路调控机制的分析也很少。本研究通过对西瓜种质资源的重测序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得到了目前为止最全面的西瓜属作物果实代谢谱数据库。通过对代谢物的积累模式分析鉴定了西瓜驯化过程中代谢物的分步选
当归是临床常用的补血、活血要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含苯酞内酯类)、有机酸类、多糖、氨基酸和核苷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保肝等药理作用。在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概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筛选五原则,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不同炮制方法、传统功效、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等多方面对当归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当归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据统计我国每年水产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多亿元。鲤科鱼类作为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类群,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为人类提供优良蛋白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是严重危害鲤科鱼类健康的病原,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治疗SVCV,在饲料中添加增强鱼类免疫力的饲用添加物作为应对SVCV有效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APS)、酵母葡聚糖(Yeastβ-Glucan)和鼠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育要关注人文性,而人文性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重视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不懈追求。因此,生命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指理解生命概念,同时也要重视生命意义、拓宽生命实践范围、提高生命质量,全方面多层次关照学生发展。将生命教育理念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理念,也是新的
目前砂岩铀矿单元储量计算主要基于4口勘探井的测井资料,数据量小,预测精度较低。为提高单元储量计算过程中的基础数据量,提高砂岩铀矿单元储量的计算精度,本文将水平井自然伽马值通过图版校准消除井径和泥浆影响后,利用公式转化为定量伽马值,并与常规直井定量伽马测井数据相结合,通过双线性插值的方法计算节点品位和厚度,以此为基础计算单元储量。利用此方法对新疆某地浸水平井井场的铀矿储量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采
日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城镇化"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当前,我国城镇化持续发展,城镇化率已达52.27%,城镇人口约7.2亿,正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城市型国家转变。在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性当口,如何科学推进,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走上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尚需深入探索与实践。
期刊
阐述深度学习的评价,它限制了深度学习的研究,探讨对深度学习的独到分析视角和评价形式,因此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评价方法,综述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评价的研究进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