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等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它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及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是黄曲霉毒素中毒素最强的一种,它会引起一系列急性中毒症状,还具有致癌毒性、基因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以及神经毒。目前对于AFB1的脱毒方法主要可分为三类:物理脱毒、化学脱毒和生物脱毒。其中物理脱毒和化学脱毒方法不仅投资大、成本高,而且有些会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生物脱毒方法因其具有绿色清洁,高效和成本低的优点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被视作公认为安全的食品级微生物。本课题对实验室贮藏的乳酸菌进行了对AFB1吸附能力的比较,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计算了其吸附率。结果表明,四株乳酸菌均对AFB1具有吸附能力,其中,实验室贮藏的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的吸附率最高。为后续实验提供充足的实验菌体,提高乳酸菌菌体的生长率,节约生产的成本,本实验对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的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运用Bioscreen C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绘制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该菌在515 h处于生长对数期。本实验选用培养15 h的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进行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单因素条件为:初始接种量3%、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37℃、番茄汁添加量为4%、盐浓度为1%。在此基础上设计Plackett-Burman(PB)试验以筛选对乳酸菌生长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结果表明对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为:初始pH、初始接种量和培养温度。接下来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了响应面实验分析,最终由方差分析得知该二次回归模型(P<0.0001)极显著,失拟项(P=0.7718>0.05)不显著,模型的校正确定系数R2Adj=0.9588,因此可以解释乳酸菌活菌数的变化情况。通过模型预测得到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的最佳生长条件为:初始pH为6.1,初始接种量为2.9%,培养温度为37.1℃,预测在此条件下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的活菌数预测可达到10.73 lg(cfu/mL)。最后通过验证实验证明了该模型具有有效性。以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为吸附剂,研究了该菌对AFB1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AFB1浓度增加,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对AFB1的吸附率逐渐降低。随着菌体浓度的增加,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对AFB1的吸附率逐渐增加,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对AFB1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30 min左右即可达到最高,而后结合不牢的AFB1出现解析现象,使吸附率有所降低,吸附3 h吸附率达到平衡。随着吸附温度的增大,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对AFB1的吸附率呈增长趋势,且温度对吸附的影响显著。人工肠胃液下的吸附率有一定的降低,热处理致死后的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对AFB1的吸附率有明显增加。用Langmuir、Freundlich、Redlich-Peterson和Temkin四种常用模型拟合植物乳杆菌P1对AFB1的吸附过程,结果发现该吸附过程最符合Langmuir方程,说明该吸附存在单分子层吸附,并且通过分析分离因子RL可知,AFB1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再通过和Elovich方程、Lagergren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三种模型构建植物乳杆菌P1吸附AFB1的吸附模型,发现该吸附过程最符合Elovich动力学方程,说明吸附过程存在非均相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