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色散调控及其在天线设计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线是能够实现导行波和自由空间波之间相互转换的器件,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是无线电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和雷达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小型化、多功能化、高集成化天线提出了迫切的应用需求,亟需探索基于新机理的高性能天线设计理论与方法。人工表面等离激元(Spo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SPP)是电磁波与电磁媒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特殊表面电磁模式,在媒质内部表现为群电子振荡,在媒质外部表现为沿界面传播的电磁振荡。SSPP具有波长短、场聚集、强色散等特性,在微波器件和天线设计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论文借鉴电介质物理、等离激元光子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并结合超材料设计理论,开展了SSPP的色散特性及色散调控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SSPP色散调控在频扫、低RCS、共口径、多频带等新型天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制作了原理样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论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分析研究了SSPP的色散特性及色散调控理论,建立了SSPP色散调控的理论模型以及紧耦合SSPP的色散调控理论模型。采用电介质物理、电磁波理论、光电子学等相关理论,推导了平板折皱结构上SSPP的色散方程,得到了SSPP色散特性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解析关系;从模式匹配和波矢匹配两方面入手,分析了SSPP的耦合激发手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SSPP的色散调控理论模型以及紧耦合SSPP的色散调控理论模型,为SSPP色散调控在新型天线设计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2)提出了基于混合SSPP-准TEM模式的一维频扫天线设计理论与方法。结合周期性系统理论,对一维周期结构漏波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以该理论为指导,将SSPP导波结构和传统微带线复合并引入周期性扰动,构建了基于混合SSPP-准TEM模式的频扫天线的基本架构;通过调控SSPP色散曲线的准线性色散区,设计了具有宽扫描角特性的宽角域频扫天线,制作了原理样件并完成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仿真和测试结果均表明,在9~12 GHz内,该天线可实现(﹣60°,+60°)角域内的连续线性波束扫描,并在法向方向抑制了开阻带效应。基于SSPP-准TEM混合模式的频扫天线与传统微带电路兼容,加工成本低、易于共形,在“低、小、慢”目标探测、弹载通信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将吸波机理引入到低RCS天线设计中,将具有强色散吸波特性的SSPP结构作为天线辐射结构,提出了基于SSPP强-弱色散区综合调控的低RCS天线设计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基于SSPP色散调控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天线设计理论与方法。首先阐述了天线散射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将SSPP结构用作天线辐射结构,构建了基于SSPP色散调控的低RCS天线基本架构,建立了基于SSPP色散调控的低RCS天线设计理论与方法。通过对SSPP结构的强-弱色散区进行综合调控,使其在相邻两个频段分别表现出低损耗和强吸收特性,则SSPP辐射结构在带内具有高效辐射特性、在带外具有低RCS特性。作为实例,设计制作了工作于C波段、且在X波段具有RCS缩减特性的天线原理样件并完成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天线带内(6~8 GHz)总效率≥80%;在带外X波段,天线单站RCS缩减≥10 d B,且在8.50~9.50 GHz内,天线RCS缩减值>25 d B。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具有带内RCS缩减特性的低RCS天线设计,在SSPP天线辐射结构周围加载SSPP吸波结构,同时对二者的色散特性进行调控,设计了可进一步对交叉极化波实现带内RCS缩减效果的低RCS天线。(4)考虑到二维SSPP结构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基于天线-天线罩一体化设计思想,提出了基于SSPP夹芯结构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天线设计方法。将SSPP天线辐射结构阵列用作点阵夹芯结构,将树脂基复合材料天线罩用作蒙皮材料,考虑蒙皮材料的影响,对SSPP辐射结构进行综合色散调控,设计实现了集力学承载、天线防护、RCS缩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天线阵,制作了原理样件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微波暗室测试结果表明,该样件在C波段具有高效的辐射特性,在X波段具有良好的RCS缩减特性;力学压缩试验结果表明,样件的峰值压缩强度是304不锈钢方形蜂窝的3.50倍、是304不锈钢波纹结构的6倍,验证了样件具有优越的抗压强度。该结构-功能一体化天线阵集成了电磁波辐射、RCS缩减、天线防护以及力学承载等多种功能,在天线工程设计中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5)针对天线小型化、轻量化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紧耦合SSPP色散调控的天线设计理论与方法。首先从电磁辐射的角度分析了SSPP的奇/偶模式辐射特性,并对短偶极子的功率分布进行了理论推导,提出了通过加载感性元件解耦短偶极子近场区动态能的思想;据此,构建了基于紧耦合SSPP色散调控的天线设计基本架构,建立了基于紧耦合SSPP色散调控的天线设计理论与方法;通过在短单极子近场区分别加载SSPP结构、宽边耦合开口谐振环结构以及二者的复合结构,分别设计了共口径天线、宽边辐射天线、双带边射天线,制作了天线原理样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紧耦合SSPP具有更强的场约束能力,有利于天线辐射结构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为新型高性能天线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技术途径。
其他文献
射频无线能量传输(Radio Frequency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RF WET)技术为解决未来通信网络(如物联网)中能量短缺问题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射频信号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承载能量这一双重特性,通过从射频信号中获取能量,从而实现为能量受限节点无线供能。另外,为了满足通信网络的高频谱效率、高能量效率需求,各类高效的无线通信网络架构竞相涌现,如多天线通
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体制雷达,外辐射源雷达利用外部不受控的电磁辐射源作为雷达的照射源,以被动探测的方式工作,实现热点区域的探测预警。由于利用低频段的信号、以双/多基地的模式工作,外辐射源雷达在低空探测和反隐身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作为现有探测手段的一种补充,外辐射源雷达具有结构灵活、生存能力强和费效比高的优点,在地面情报雷达、预警监视雷达以及空天目标监视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虽然存在诸多优
随着雷达对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雷达技术正面临着电磁干扰、低空突防、隐身飞机和高速反辐射导弹等各方面挑战。各国研究机构不断发展新体制雷达技术以应对以上“四大威胁”的挑战,外辐射源雷达便是新体制雷达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一员。外辐射源雷达(又称为无源双基地雷达)系统本身不辐射电磁信号而是利用空间中已经存在的非合作辐射源信号对潜在目标进行被动探测。外辐射源雷达凭借双基体制和静默接收等特点在抗干扰、抗反辐
随着无线通信用户的不断剧增,大容量、高速率通信已经成为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系统中天线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覆盖多个频带,通常采用多副天线,这无疑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宽带天线仅采用一副天线缺能够同时覆盖多个频带,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因此逐渐成为了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项研究热点。本文围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宽带天线技术,分别对全向辐射天线、双向辐射圆极化天线、定
本文首先针对弹跳射线(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BR)算法进行优化,并基于改进后的SBR算法建立了电大尺寸复杂目标与实际复杂海环境复合电磁散射模型,分析了目标与海面复合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电磁散射计算的SAR成像算法,建立了典型舰船目标SAR图像仿真数据集,并结合深度学习理论完成了舰船SAR图像仿真数据集的识别与分类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近年来,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宽带化、小型化、集成化成为通信系统发展的大趋势。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收发性能直接影响了整个系统性能的通信质量。特别是随着现阶段空间资源的紧张,越来越多的天线被集成在较为狭小的区域,导致天线之间的电磁环境加剧恶化。因此,研究具有带外抑制特性的滤波天线成为必要。本论文结合科研课题和天线系统的设计方法对新型滤波天线的设计方法开展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
手性是一个在许多常见材料都涉及的几何概念。手征物体是指不能通过任意平移或旋转操作使其与镜像重合的物体,任意方向平面波在手征介质传播都会发生偏振状态的改变:即产生旋光和圆二色性。手征介质展示出的电磁特性使其在物理、化学、生物医疗、超灵敏检测、超材料制备等许多理论和应用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手征介质(粒子)中电磁传播特性及散射方面展开研究工作:给出手征介质本构方程之间介质参数的相互转换关系;研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已经成为军事、科技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半导体技术为基础制造出的产品支撑着整个信息产业。半导体技术也从最初的以硅、锗为基本材料,延伸到砷化镓、氮化硅、碳化硅、氮化镓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并利用其各自特性制造出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器件和产品。其中氮化镓(GaN)以其独特的材料特点吸引了各国科研机构和公司的广泛关注。GaN拥有禁带宽度大、电子饱和漂移速度高、耐高温
脉冲电流注入(Pulsed Current Injection,PCI)试验是开展电磁脉冲效应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缺乏定量的分析方法,无法明确试验平台各参数与注入电流间的具体定量关系,从而难以针对不同受试电子设备确定最优的试验设置,影响了PCI试验的实际效果,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和进一步的推广。论文通过建立包含脉冲源、耦合装置、受试线缆及其末端负载的PCI整体电路模型,量化了PCI各物理参数
雷达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武器装备突防的难度大幅增加。为了保证己方军事力量对战场局势的控制,提高己方装备的突防与生存能力,各国都开始了对雷达截面减缩技术的研究。阵列天线,作为通讯设备的重要器件,因其需要高效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使得其雷达隐身设计十分困难,阵列天线成为隐身装备的主要散射源之一。如何在保证阵列天线辐射特性的前提下实现其宽带的雷达隐身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军事意义,同时这也是阵列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