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是陕西省名中医刘德玉教授工作室建设重点项目,本课题亦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采用协定方——热敷散热敷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比的方法,观察热敷散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的缓解、关节功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等情况,验证热敷散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探热敷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以便热敷散后续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市场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120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治疗均给予健康指导和基础治疗(如饮食调节,注意保暖,避免劳累,指导功能锻炼,口服蠲痹胶囊),治疗组另外予以热敷散局部热敷,对照组另外予以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3月、6月,记录患者各个时间点VAS疼痛评分、膝关节Lysholn-Gillquist功能评分及患者生活质量WOMAC评分,并比较各个时间点变化差异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及各项评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的结果,治疗组60例临床控制19例(31.67%),显效24例(40.00%),有效12例(20.00%),无效5例(8.33%),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60例临床控制16例(26.67%),显效21例(35.00%),有效14例(23.33%),无效9例(15.00%),总有效率85.0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3月及随访6月与治疗前的比较各项量化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治疗后治疗组在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3月、6月随访中膝关节疼痛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4.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2例患者因外敷不当出现轻微烫伤,给与停药后,烫伤缓解,对照组出现3例患者注射点红点,嘱其口服头孢等抗生素患者症状消除,其余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结论: 1.通过本课题可说明:热敷散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2.研究也说明热敷散在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过程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3.热敷散减轻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症状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玻璃酸钠,但综合治疗效果与玻璃酸钠相当,因此热敷散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且经济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