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敷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870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是陕西省名中医刘德玉教授工作室建设重点项目,本课题亦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采用协定方——热敷散热敷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比的方法,观察热敷散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的缓解、关节功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等情况,验证热敷散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探热敷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以便热敷散后续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市场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120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治疗均给予健康指导和基础治疗(如饮食调节,注意保暖,避免劳累,指导功能锻炼,口服蠲痹胶囊),治疗组另外予以热敷散局部热敷,对照组另外予以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3月、6月,记录患者各个时间点VAS疼痛评分、膝关节Lysholn-Gillquist功能评分及患者生活质量WOMAC评分,并比较各个时间点变化差异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及各项评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的结果,治疗组60例临床控制19例(31.67%),显效24例(40.00%),有效12例(20.00%),无效5例(8.33%),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60例临床控制16例(26.67%),显效21例(35.00%),有效14例(23.33%),无效9例(15.00%),总有效率85.0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3月及随访6月与治疗前的比较各项量化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治疗后治疗组在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3月、6月随访中膝关节疼痛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4.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2例患者因外敷不当出现轻微烫伤,给与停药后,烫伤缓解,对照组出现3例患者注射点红点,嘱其口服头孢等抗生素患者症状消除,其余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结论:  1.通过本课题可说明:热敷散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2.研究也说明热敷散在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过程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3.热敷散减轻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症状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玻璃酸钠,但综合治疗效果与玻璃酸钠相当,因此热敷散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且经济实惠。
其他文献
目的: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运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证患者,检测其常规指标及Cys-c、IL-6、TNF-α的变化,通过分析检测数据来验证本方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从而进一
目的:  (1)本实验通过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睡眠剥夺模型,同时给予实验动物药物干预,观察不同时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观察造模后以及药物干预下下丘脑甘丙肽与γ-氨基丁酸在不同时程
目的:   观察补肾通脉方对伴胰岛素抵抗(IR)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IR和排卵障碍的影响,检测补肾通脉方对肝脏、脂肪、肌肉和卵巢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p85α
背景:  21世纪的人类存在许多精神层面的障碍,抑郁症就是其中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00 年,抑郁症已成为全球第 4 大疾病之一,到 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导致全球残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