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边界的生产:春城名苑邻里维权与反维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说故事”的方式,展现了春城名苑邻里维权与反维权的生活史。从2000年延续至今的维权/反维权行动,在街区邻里生活世界中呈现为“流动着的社会事实和实践着的权力关系”。多元行动力量的互动和对抗实质,是“权力管制逻辑”与“业主自治逻辑”的内在冲突。从“维护物权”到“争夺治权”、再到“要求规则合理化”,邻里行动者以“问题”作为行动展开的逻辑线索;从“集体行动”到“诉讼维权”、再到“法外斗法”,邻里行动者用行动塑造着权力、资本、邻里和业主之间的关系边界。研究发现,在国家支配的权力网络中,社会资源失去了本应内含的“社会的”属性,业主在维权时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不但数量有限,而且效果难料。业主所能运用的“抗争剧目”也是极其有限的,在貌似多样化的行动策略背后,呈现的是一致的行动逻辑,“法”成为贯穿维权过程始终的中枢,“守法逻辑”构成了业主维权的行动边界。业主自觉“依法”和“以法”的维权实践,不仅是一种依托国家法律和政策权威的行动策略,更是一种依附国家意识形态的社会伦理。国家是业主诉求的中心和源泉。它从反面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权威,实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国家”这一抽象的意义象征体,成为转型中国民众抗议活动的合法性来源。在业主的意识世界中,法律只是达成目的的工具,国家却是融入骨髓的伦理。业主并非一味遵照国家法律、按部就班行事,而是善于寻找制度间隙、拿捏行动分寸,它充分体现在业主维权的行动策略之中。这些所谓的“公民勇气”和“生活智慧”,与其说是行动者基于不同环境、针对不同时机采取的针对性维权形式,还不如说是他们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步步为营”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它是一种国家塑造的“谨慎小心”,也是一种国家压制下的“被动求生”。国家体制和制度本身成为维权行动的空间,这一“空间”不仅意味着行动的机会,更标明着行动的界限。邻里反维权力量在面对业主维权时占据主动地位,在应对技艺和策略上更是游刃有余。本文从“蓄意制造”的邻里派系、德治逻辑、分类治理三个层面阐述反制逻辑。第一,“蓄意制造”邻里派系。在陌生的商品住宅社区,居于垄断地位的权力和资本,为了建立与邻里社会的草根性连结和日常性互动,从而掌控邻里互动的主动权,所以,通过笼络邻里精英、施予象征性礼遇和实物性报酬,在一个全新的精英吸纳机制中建立邻里支持网络。在名苑,这种邻里精英吸纳机制是通过组织建设和运作来实现的。邻里派系作为一种分化和整合机制,本身就是反维权的手段。在业委会选举中,“选举”实际成为一个重要机制,权力和资本藉此与邻里派系精英分享社区治权。第二,邻里反维权派系的德治反制逻辑。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将业主与开发商、物业公司、基层行政主管部门的“外部矛盾”转化为业主与业主的“内部矛盾”;二是主要运用德性评价和道德分类模式,将法律和权利冲突转化为道德和话语冲突。第三,城市基层政权的分类治理术。城市基层政权以压制与分化、吸纳与合作、协商与渗透等策略,有效地分化和消解了业主的资源动员能力和集体行动能力,将业主维权行动限制在邻里纠纷的水平,同时,将国家权力的触角悄然延伸至邻里日常生活空间,促进了国家权威在基层社会的再生产。笔者在反思业主维权研究的“策略”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边界”的解释概念。维权业主与反维权力量之间的互动和博弈,不仅使双方行动维持在一定界限之内,强化着某种可能的对抗边界,而且还会生产出新的界限、开辟出新的空间,实现对抗边界的再生产和转化。对抗边界的生产。国家“法治”营造了维权/反维权“合法对抗”的机会空间,它不仅包括维权业主运用国家法律和政策资源展开合法抗议活动,还包括权力和资本利用法律的模糊地带和缝隙“合法”地侵权和反维权。维权/反维权的对抗,转变为对法律话语的不同选取、解读与实践之间的对立。因而,由国家“法治”营造的机会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各方力量角逐其间的策略性空间。对抗边界的拓展。由于国家“法治”的工具化、模糊化和策略化,维权/反维权的法律对抗边界是模糊的,并拓展至法外空间,法外“加码”与“解码”是维权/反维权的常用策略。“法治”所营造的行动空间既将对抗纳入合法轨道,也变成了一种无法超脱的限制。对抗边界的转化与维持。业主的维权行为在法律政策和社区结构中具有双重内涵,这种双重内涵经由邻里这一机制,被切割和分类处理,即从法律权利的角度来看是正常的、合法的,但在邻里语境中,却是非正常的、不道德的。维权/反维权的邻里对抗,实现了维权意义从“正常”到“非正常”、从“合法”到“不道德”的转化过程。由此,维权/反维权的对抗边界也被维持在邻里。即,维权活动的层次被限定在邻里层面、抗争对象被设限在社区之内,业主维权由明确的法律和权利问题转化为“扯不清”的邻里纠纷,维权诉求亦从“对权利的追逐”转向“对道德的正名”,失去了创新维权实践和向外延伸扩展的可能。这也是基层政权和反维权力量所希望达到的“治理”效果。最后,本文针对“国家”在中国社会抗争中的中心地位,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模式—“作为框架的国家”,并进一步反思了业主维权研究的“权利范式”和“策略范式”。首先,作为一种意义来源,“作为框架的国家”赋予了维权行动的合法意义和话语资源,但它只能指导维权行动,无法保障行动结果。其次,“作为框架的国家”不仅是维权的武器,也是反维权的武器,虽然维权/反维权在具体问题和利益上存在冲突,但都无法否认它的合法性,“作为框架的国家”成为维权/反维权的共享框架和意义中介。再次,“作为框架的国家”具有抽离性、统摄性,它成为对抗双方共同的诉求对象,对抗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最后,“作为框架的国家”是社会治理转型的结果,它以提供规则、赋予意义、建立制度为治理策略,几乎不以实际行动者现身。作为一种解释模式,“作为框架的国家”比“依法维权”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本土适应性。它能够发现隐藏在多种抗争形式和多变抗争策略之中的稳定逻辑。笔者凸显业主维权过程中的国家因素,意在“发现社会”与“找回国家”之间唤起一种学术自觉。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混凝土轨枕生产中,张拉、拌合、养护、放张、清边、压花六个生产工艺,并结合原材料、预留孔两个关键工艺要求,简析了生产工艺对混凝土轨枕质量的影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是当前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体系,包括成
水利水电工程想要得到稳定长久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以此为基础,本文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发现了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
刀具是最直接与被加工零件"亲密接触"的工具,对加工产品的质量和产品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机械加工中如何正确合理地选用和使用刀具已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热切关注的问题。本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语文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课堂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包括了语言艺术、综合艺术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一堂有较高艺术水平的语文课,一定具有较高的语言艺术、综合水平和处理
现今的世界经济格局处于以集团化运作的大公司为核心的时代,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一年的营运总收人甚至超过了一个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集团化运作的公司多采用的是产
通过研究中国建设银行辽宁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发现,目前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其自身长远发展和融资渠道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原有信贷管理体系的制约和阻碍。随着市场经
在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中,很多理论主要都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上的,即人的行为都是合理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发现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是非理性的,这种现象与理论是
汽车是20世纪的代表产物,她以自身造型的改变记录着人们一百多年来科技与工艺的变革发展,她努力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让相对静止的世界动了起来。跑车是汽车家族中的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