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式,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的私塾、官学中,学生们都是用吟诵来学习古诗词文的。通过吟诵不仅可以熟读诗词,理解大意,还可以感悟到古典诗词悠扬的韵律、顿挫的节奏、丰富的情感和美妙的意境。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入侵、教育制度的改革,吟诵这一古老的读书方式几乎被人们忘却。可喜的是,近几年来,语文界的一些有识之士重新认识到了吟诵的可贵,开始抢救、保护传统吟诵,并开始逐步推广吟诵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得以开展。旨在使更多的小学生学会用吟诵的方法来欣赏古诗词,改变他们学习古典诗词的方式,并且使我们的吟诵,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与继承。研究的最初阶段,对当代有关于吟诵的文献做了简要的梳理分析。通过梳理文献,发现我国当代关于吟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角度:一、吟诵的发展历史与现实意义的研究;二、吟诵的语言学角度研究;三、吟诵的音乐学角度研究;四、吟诵的教学角度研究。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要想保护好吟诵这一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则必须将吟诵教学引入基础教育的课堂。于是,研究开始了对理论和实践探索,意图找到一个能够将吟诵运用到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中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对“吟诵”、“吟诵与朗诵”、“吟诵与吟唱”、“吟诵教学”等概念做了定义。其次,分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要求、篇目要求以及实施建议;总结了汉语言的特点对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启示。以此二者为理论依据,为实践探索做好铺垫。第三,提出了一套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方法,此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1、明确曲调:因声入境、展开想象;2、字正腔圆:掌握字词、感受韵味;3、明确节奏:把握规律、培养语感;4、反复吟诵:领悟诗意,体验情感。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展示了《枫桥夜泊》一课的吟诵教学案例,以此来展现研究所得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