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man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语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科研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人们普遍认为科技语篇是以“白描式”的语言来记述科学发现的,很少有人会将科技语篇与隐喻联系起来。韩礼德在1985年提出了“语法隐喻”概念。语法隐喻理论的提出在隐喻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功能语法学家关于隐喻理论的新发展促使人们思考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现象。因此,本文尝试运用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这两个理论来分析说明科技语篇可以成为科技知识和外语学习者之间的桥梁。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框架和背景。第二章回顾了语法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科技语篇的提出及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同时介绍了其他语言学家关于语法隐喻性质的不同理解。第三章介绍了有关语篇的基础知识,分析了科技语篇的特点,进而回顾并比较了历史上不同流派对于科技语篇的研究,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对于科技语篇的贡献。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由于科技语篇的抽象性、高难度性,本文尝试结合系统-功能语法隐喻和认知概念隐喻来分析语料,以证明不仅仅语法隐喻能帮助人们理解科技语篇,认知领域的概念隐喻也同样有助于人们理解科技语篇。文章先对语料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结果总结出作者的几点发现。文章重点归纳了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在科技文章中的功能:首先,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使用更新了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重新构建了人类的体验方式。其次,名词化隐喻具有划分类别的功能,这种类别划分方式从形式上就可以辨别,一目了然。概念隐喻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者构建英语的“概念流利”,进而提高其总体英语水平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中国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最后,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的使用为科技语篇中论证的发展提供了推进方式。第五章是对本文的总结。总之,基于对以往的隐喻研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本论文从功能与认知的角度对语法隐喻的理解作了一个全新的尝试。
其他文献
<正> 编辑同志: 刘长虹、陈豪同志的文章《鲁迅笔下的“眼睛”——学习鲁迅小说札记》(《扬州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把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话,简单地理解为人物肖像描写的
期刊
衔接理论(Halliday & Hasan,1976)自从提出以来,许多学者,例如Guy Cook (1989),Michael Hoey (1991)及Martin, J. R., (2004)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做了深入研究。Cook从词
话轮转换是日常会话中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但它在东北二人转中呈现出不同于日常会话的特点。东北二人转中特殊的话轮转换机制不仅奠定了它的基本会话类型,而且限制了会话参与
幼儿教育阶段是孩子启蒙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通过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使幼儿能够在此阶段得到相应的成长。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麦田杂草防除是目前小麦生产中的难点,通过试验对比出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几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对晚粳稻茬麦田杂草的防除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对6种除草剂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田杂草
近些年来,翻译研究蓬勃发展,许多学科如心理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介入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角。翻译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翻译文本的研究,探索翻译过程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一
人民币汇率问题和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突出问题,而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原因很多,经济结构失衡是根本原因。加快经
近代汉语语音的研究材料异常丰富 ,但对这些材料的发掘利用 ,百年来却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观察发掘利用材料的阶段差异 ,可以为百年来中国近代音研究的分期提供依据。不同种
实现经济利益是每一个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实现经营目标那就必须通过企业财务管理。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通常是"企业利益最大化"。因此,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充分
本研究利用改进版HSK(中级)测验2007年四月的施测数据,采用单面交叉(p×i)的多元随机概化设计对该测验新增的读后概要重述填空题型进行了信度检验,考查此题型对阅读部分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