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 LHP)是一种基于分体式热管发展起来的新型热控技术,因其具有传热效率高、布置灵活、反重力适应性、传输距离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在航天设备热控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 LHP)是一种基于分体式热管发展起来的新型热控技术,因其具有传热效率高、布置灵活、反重力适应性、传输距离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在航天设备热控及电子器件散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自主研制了环路热管及其毛细芯。并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镍铜基毛细芯制备过程中粉末配比、烧结参数对毛细芯性能的影响,不同粉末配比烧结获得的毛细芯表现出不同的孔径、孔隙率、渗透率及导热系数等特性。本文提出了差异导热系数毛细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基于差异导热系数毛细芯的不锈钢LHP,分别采用纯水和液氨两种工质对LHP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具有差异导热系数毛细芯的LHP能有效改善热漏、提高补偿器与蒸发器温差,其中水工质LHP的最大温差为55℃,液氨工质的温差亦可达到40℃,补偿器对蒸发器的温度调节作用和抗热冲击性能得到提升。两种工质时LHP系统均能在低功率条件下正常启动,且LHP系统自适应能力良好,改变功率条件时系统能迅速达到平衡。本文对环路热管的温度波动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实验观察到的温度波动主要有三种:发生在蒸发器壁面的低幅、低频温度波动;发生在管路部分的高幅、高频波动;运行过程中温度扰动式温度突降。
其他文献
基于实验研究,探讨了制冷剂R410A饱和温度为38℃,质量流速范围为58~246kg m-2s-1,在内径为8.02mm和10.7mm,长度为300mm-600mm的竖直铜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分析了质量流速、换热温差以及管几何参数对竖直短管内冷凝换热性能的影响。基于Nusselt理论,考虑了蒸气剪切力作用和竖直短管中的压降特性,建立了适用于竖直短管中的冷凝液膜模型。确定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液膜厚度、蒸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大约是二氧化碳的21倍。中国每年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矿井通风中的瓦斯气体(简称VAM)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些甲烷数量巨大且浓度(0.1%~1%)低于贫燃下限,无法通过常规的燃烧方式处理或利用。催化燃烧作为一种脱除低浓度甲烷的高效方法,其不仅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甲烷的氧化,同时还可以减少甲烷处理过程中的NOx和CO等污染物气体的排放,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负
环保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电厂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降低NOx排放浓度。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NOx排放控制方法。然而该技术
管式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光热利用最常用的结构,制作成本低,集热条件便于控制,但仍存在集热效率低、单位面积太阳能利用率低的问题。近年来,大量学者致力于研究纳米流体在太阳能
肋片广泛应用于换热器、工业燃烧器及透平机械等工业装备,而肋片引起的分离-附着流动则是流体力学中一个基础问题。关于前、后台阶分离-附着流动的研究较为丰富,而贴壁肋片绕流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的、接近无限的新能源。聚焦式太阳能热发电(Concentrat
2001年日本福岛核电安全事故发生后,人类对核电站的抗震能力要求不再局限于设计基准抗震能力,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开始对新建核电站超设计基准地震下的抗震能力进行安全评估,并且对现有在役核电站的抗震能力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其中主蒸汽隔离阀作为核电站第三道反应堆压力边界屏障,当发生超设计基准事故时,主蒸汽隔离阀能够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对整个核电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基于国内外核电厂抗震裕度评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