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文化学视角下的治水行为模式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cj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研究中国水文化学的历史传承性和时代创造性为基础,着重阐述水文化内涵对现代治水行为模式的渗透和影响。以水文化中的管理文化为桥梁,以治水的行为文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化理论、管理理论、生态学、环境学等学科内容,在学术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共同作用下,研究和探索中国水文化学视角下的治水行为模式。 创新治水行为模式体系。是在水文化学的时代性、创造性视角下,针对当今治水的现状和问题,实行现代水利的全方位的观念转变和新观念的确立。阐述创新行为模式与工程水利的辩证关系;与资源水利的辩证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打造现代水利工程观念创新的文化品位,提升江河的生态文明、美学文明、水利文化产业、旅游文化。 生态治污行为模式。主要通过生态治污行为,摒弃那种落后的国民文明素质逆根性的顽劣,淡化对自然、对水的征服意识;而在经济杠杆的撬动中,在文化建设的技术思路中,在科学综合治理的模式中,建立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核。 双律节水行为模式。以科学敬畏观为双律节水的行为基础,在对立统一观、发展辩证观、市场调节观的等诸方面,把自律行为与他律行为相结合,逐步达到节水与用水相和谐;把节水与社会相结合,运用经济杠杆功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河流伦理行为模式。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科学的敬畏河流是生命和谐、相融的新境界;河流生命的复兴,是科学与文化的互动;伦理行为的建立,是修复河流健康生命的标志性革命。 知识管理行为模式。是开发、优化现代水利人才资源之本。主要通过知识结构再塑,开发其通达性能力,创造性能力,智慧性能力,协调性能力,为适应治水与社会、与经济、与文化、与科学的相融相配,水利人才要复合知识结构,优化智力结构,取向未来新知识,达到新的目标。 最后,在前面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经验,对中国水文化的理念行为和治水实践行为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和研究,并针对当今治水进程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观念困惑,在水文化学的视角提出当今治水行为的管理模式。研究中结合其他学科进行有益的探讨和方法论证,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亦同时从理论层面丰厚了中国水文化学的内涵。
其他文献
随着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关注以及横向一体化概念的提出,外包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包在物流行业的实践就是涌现出了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为顾客企
高中历史教学旨在通过各种详实的历史时间、人物、事件等来帮助学生熟悉国家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历史思维,并将优秀的历史遗产传承下去.这既是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劳动用工制度与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出台,结束了原有的用工机制,企业用工自主,员工择业自由的用工方式已经形成。然而,劳动力市场与用工单位的需求矛盾却日益加重,供需缺口长期存在,劳务派遣的产生缓解了供需矛盾,弥合了供需缺口,它的出现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但是,劳务派遣公司由于缺乏立法约束,而又发展空间巨大,使得各界对劳务派遣行业的观点褒贬
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地处漳州市南靖县,是福建省林业局直属的公益型事业单位.近年来,试验中心不断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技术、地理、人才、资源等优势,大力开展林木和花卉科
期刊
小明烧水时,听到水壶发出较响的声音,心急的小明准备用暖壶来冲水,妈妈说:“别忙,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小明不信,打开壶盖一看,果真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百思不得其
父难的打击、宦海浮沉和生离死别,使王世贞由肉血燥热的青年一变而为沉郁悲愤之人,再变而为依委随顺的老者。伴随生命历程的转变,作为其精神支柱之一的庄子在其思想界域中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资金量不断增大。如何加强资金运作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效益性,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为解决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我国“十二五”中明确提出污水处理规划目标。基础设施建设通常需要花
为了改善目前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存在的学员学习积极性差、学习低效以及教学质量差等现象,本文结合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教学现状,对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