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漳村矿井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漳村矿+480m皮带大巷二段基础地质资料的分析与收集,结合现场的试验研究,对软弱破碎煤层大巷的支护技术进行研究给出以下分析:(1)通过水压致裂法,对+480m水平地应力进行测定,得出此处最大水平地应力大于垂直地应力,且地应力受地质构造影响较大。(2)通过原位强度测试法,对巷道直接顶和老顶强度进行测试,其直接顶为泥岩,强度较低,平均为60MPa;老顶为泥质砂岩,强度较高,平均值为86.74MPa。(3)通过钻孔窥视,认识围岩不同岩层分布及其围岩破坏特征。得出:顶板1-4.5m左右较为破碎,4.6-10m顶板岩石较为完整,11-20m范围岩石完整性较好。(4)根据测试资料结合矿井与+480m水平大巷的地质与生产条件,分析出巷道破坏特征:顶板为软弱泥岩,下沉量大;巷道受较大水平地应力影响,两帮收缩变形较大。(5)基于塑性区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出巷道围岩应力、塑性区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巷道集中应力和塑性区大小与巷道形状、巷道大小、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偏应力大小有关。(6)结合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其采动稳定性分析,给出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关键技术:注浆加锚杆锚索联合支护。(7)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480m水平皮带大巷,不同支护方案下的支护效果,从量化角度提出最优支护方案。(8)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在+480m皮带大巷二段进行试验研究,观测记录巷道变形情况,并与原始支护方案下巷道变形量进行比较,突显新方案的先进性。可为软弱破碎巷道的支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帮助,可以为后来漳村矿井及其它相似地质条件矿井巷道支护给予指导与借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