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方案与序贯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预后的分析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_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乳腺癌一直困扰着女性的健康。近年来,基于不断进步的医疗水平,乳腺癌的诊疗方法不断丰富,临床疗效也越来越好,在众多治疗手段中,新辅助化疗占据着重要地位。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 CR)是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指标,且已有研究提出其可作为乳腺癌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常用药物为蒽环、紫杉类药物,目前临床上主要有蒽环、紫杉联合与蒽环、紫杉序贯两种不同的方案,但是哪种方案疗效更佳尚不明确。基于此,我们针对性的探讨这两种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诊疗中心收治的39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首次入院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有患者均采用含蒽环、紫杉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根据方案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两个组,即蒽环、紫杉联合组(291例)及蒽环、紫杉序贯组(107例)。观察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方案与序贯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预后的差异,并比较两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蒽环、紫杉联合组与蒽环、紫杉序贯组的疗效比较:蒽环、紫杉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p CR率分别为84.2%、18.9%,蒽环、紫杉序贯组的ORR、p CR率为85.0%、22.4%,分析可知,两组所对应的ORR、p CR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蒽环、紫杉联合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74%,蒽环、紫杉序贯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81%,HR=1.463(0.885-2.418),P=0.138。蒽环、紫杉联合组的3年生存率为90%,蒽环、紫杉序贯组的3年生存率为91%,HR=1.222(0.587-2.546),P=0.592。(2)蒽环、紫杉联合方案与蒽环、紫杉序贯方案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的比较:蒽环、紫杉联合方案在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以及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序贯方案(P<0.05)。研究发现,两种方案治疗过程中,均会出现血小板减少,但两种方案下的发生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蒽环、紫杉联合与蒽环、紫杉序贯两种不同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过程中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评估,可得出相似结论。但是蒽环、紫杉联合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蒽环、紫杉序贯方案,因此,我们推荐优先选用序贯方案。另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了p CR可以转化为更好的生存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原发性输卵管癌(primary fallopian tube carcinoma,PFTC)是女性生殖系统罕见的恶性肿瘤。术前确诊率低,极易误诊,预后不良。本研究分别探讨了PFTC患者术前外周循环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间的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间的比值(PLR)与各临床相关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指标在PFTC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200
目的:比较第Ⅳ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Robot 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治疗早期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我院由同一术者进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RAPN组,n=5
目的:研究Kindlin-2在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Kindlin-2对BC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恶性表征的影响,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185例BCa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Kindlin-2在BCa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数量及复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原因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软化等,从而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神经干细胞被认为是体内新生神经细胞的来源,可通过增殖来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并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因此,促进梗死区域神经干细胞迁移、增殖、分
目的:通过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对比,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心肌的损伤程度和围术期及3年随访的临床结果,探讨急诊OPCAB在NSTEMI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急诊OPCAB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急诊OPCAB治疗的NSTEMI患者62例。急诊
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犬尿氨酸途径(KP)代谢物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期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纳入aSAH患者32例,对照组纳入健康志愿者28例。研究组aSAH患者入院24h内完成颅脑CT扫描、首次静脉血采集,在2~4d、7d连续静脉血采集。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在体检时单次静脉血采集。使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水肿评分(SEBES)评估脑水肿程度。血清色氨酸(TRP)、犬尿氨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表达的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expressed by endothelial cell-Ⅰ,SREC-I)在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A.fumigatus)性角膜炎中发挥的免疫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1.收集6例确诊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标本,6例供体角膜作为正常对照,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膜中SREC-I蛋白的表达。2.用
目的:探讨缬沙坦(Valsartan)对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ARBs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实验组设置缬沙坦浓度为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对照组为不含缬沙坦的等体积培养液,分别培养Hela细胞0、24、48h,通过CCK-8法检测缬沙坦对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2.根据CC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calein,BE)对烟曲霉菌(A.fumigatus)角膜炎的抗真菌和抑炎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1.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最小抑菌浓度、体内Draize试验,测定Baicalein的体内体外毒性。2.采用生物膜形成、扫描电子显微镜、碘化丙啶摄取试验、菌丝荧光白染色和体外粘附试验用以评估Baicalein的抗真菌作用。3.在真菌性角膜炎(FK)小鼠模型中,使用临床评
目的探讨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spiratory epithelial adenomatoid hamartoma,REA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以期为REA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109例于2013年11月-2020年9月收住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患者病历,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纳入肿瘤源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