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inle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政府文件,首次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其中,提出要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为原则,完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好地将文化知识进行普及;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发展的援助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等。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提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与此同时,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全省3834万人口中,仅农村人口就有1653万,占人口总数的43.1%,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十一五”时期以来,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黑龙江省加快了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本文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含义、分类、性质及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设施利用率偏低、公共文化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等。并结合对国内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经验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如完善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机制、加强政府履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职能、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等具体措施。
其他文献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第一条就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深刻领会和落实这一重要方
报纸
<正>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土地资源与人口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有效缓解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要在建筑工
<正>工业4.0的概念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而在工业4.0的背后,信息化的建设与稳定运行将是其坚实的后盾。本文旨在基于工业4.0的时代下,阐述信息化运行维护如何适应新的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三农"问题及寻找农村发展新动力。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从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的历程、规划与政策措施、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