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朗格舞蹈理论及其影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m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一个在人类的语言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生机盎然的人类行为,一个本质上注重生命情感的艺术形式,一个运用我们最敏感、最真实、最有力的身体作为工具的表达方式,已经伴随着人类从悠远的历史走到了21世纪。然而舞蹈理论的研究,相对其他艺术门类的理论研究是来迟了些。因舞蹈的感性材料的特殊性,加大了对其理论研究的难度,也使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到了一些误解。美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苏珊·朗格,看到了这一点,她通过自身潜心研究,透过舞蹈现象来研究这种艺术的美及其美的规律,来探索舞蹈艺术的本质。朗格以符号文化学为理论依据,以现代舞舞蹈实践为现实基础,逐渐形成了她独特的舞蹈理论体系。在她看来,舞蹈是一种“虚幻的力”,它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具有动态性、时空性和节奏性。朗格的舞蹈理论对后现代舞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她的舞蹈理论在后现代的延伸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朗格对情感的强调向默斯·坎宁汉的反情感转变;第二,由朗格舞蹈动态性、节奏性到后现代舞蹈的无规律、去中心;第三,由朗格生命化舞蹈到后现代舞蹈重视个体的自我传达;第四,由朗格舞蹈的时空塑造到后现代舞蹈的打破时空,甚至打破舞台界限。
其他文献
张资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在他最走红的年代既有众多读者的拥护,也有来自纯文学队伍的严厉批评。但负面评价的意见却始终占据着文坛的主流,这种现象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股“新历史主义”的风潮席卷中国当代文坛,给我们留下了大批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当热闹与喧嚣逐渐平息下去之后,我们得以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对中国的新历
周作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而特殊的历史贡献,在散文理论方面大力提倡小品散文,确立了小品散文在现代散文中的重要地位,并在研究散文流变方面对现代散文理论产生了重
最近,笔者看到了一篇报道称:7成慢性乙肝患者57.2岁时会肝硬化。这个数字和统计来源于何处不得而知,但70%的慢性乙肝不到60岁就会转为肝硬化,这恐怕有点危言耸听了,实际没有这么高的概率。  慢性乙肝患者中最多有25%(四分之一)会转为肝硬化。一般来说慢性乙肝转化为肝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的确需要数十年以上时间,慢性乙肝转化为肝硬化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1.遗传免疫因素——乙肝家族史、肝硬化或肝癌的
语言学范围内的网络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语言的构成特征的静态分析上,本文则试图从语用的角度对网络聊天这种特殊的言语行为进行动态的分析。  通过与面对面的言语交际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