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低温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bj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温物理实验中,温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与常温下的温度测量相比,低温系统中的要求更为严格。在常温下一些不被重视的问题如引线漏热、辐射热、焦耳热和接触热阻等,在低温下则变得重要起来。GM制冷机冷却的低温恒温器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受限于GM制冷机的自身结构和工作原理,其冷头处温度波动较大,并且有振动。对于温度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这种温度波动是相当不利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进行了制冷机冷却的低温温度测量和控制系统实验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针对制冷机冷头的温度波动模型,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求解。根据解析解可知,温度波动的幅值主要受材料热扩散率和冷头波动频率的影响。热扩散率越小、波动频率越大,相同的导热距离上,温度波动的幅值也越小。分别进行了热阻实验,氦罐实验,氦罐和热阻相结合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使用热阻的方案可以有效抑制温度波动,且恒温器整体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在氦罐实验中,除4.2K外,其他各点处,温度波动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抑制。在氦罐和热阻结合的实验中,温度波动峰峰值控制在3mK以内。对制冷机冷却的低温恒温器中温度的控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PID控制的方法,控制样品架上温度的升降温速率。采集了PID控制时样品架上温度波动的短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数据。实验结果显示,受限于制冷机本身性能,恒温器中存在一个最大降温速率和一个最慢升温速率。采用PID控制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样品架上匀速升降温。采用PID控制,样品架上长期稳定性良好,4.2K处温度波动控制在±1.5mK,温度的标准偏差为0.339mK。设计了制冷机停开机实验方案并进行简单的前期实验验证。测量了连接部件之间总的接触热阻并进行分析。在制冷机停开机实验中,制冷机停机之后,样品架上温度保持在7K附近,波动范围为6.9990K-7.0030K,稳定时间约为650秒。稳定时间和控温稳定性符合实验要求。
其他文献
该文运用热工动态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集总参数的数学模型,得到了锅炉各主要参数的响应曲线,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发和调试提供了初步的机理模型.
该文以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厂一期工程两台300MW单元机组为对象,对其使用的西门子TELEPERM-XP分散型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研究.该文首先对该种类型的分散型控制系统的主要配置
脑膜炎奈瑟氏菌是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根据其荚膜多糖抗原不同可分为13个血清群,包括A, B, C, D, X, Y, Z,29E, W125, H, I, K,根据细菌外膜蛋白和多脂糖成分不同可再分为血清型与亚型。我国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其次为B群和C群。近年来B群致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997年Matin等报道,脑膜炎球菌的外膜上存在一种低分子量的保守的表面蛋白命名为脑膜炎奈瑟菌表面蛋白NspA
该文介绍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化过程,针对单效流程、双效串联流程、双效反串联流程、双效并联流程和双级流程建立了计算机设计计算模型,并利用该设计软件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