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研究片仔癀(Pien Tze Huang, PZH)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所致肠道损伤的减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为其进入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鼠源性结肠癌CT26细胞制备成单细胞悬液,以2×106/ml与基质胶1:1混合后,于BABL/c鼠右前肢腋窝处皮下接种建立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待瘤体长约至300-350 mm3时按照瘤体大小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片仔癀组、5-FU组、5-FU+片仔癀组,每组8只。并分别用5-FU(150mg/kg)和片仔癀(250mg/kg)进行干预。其中,5-FU只于分组当天腹腔注射1次;片仔癀于分组当天开始灌服,每天1次,连续给药4天。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和灌服等容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称量各组小鼠的体重,并做好记录。每天观察各组小鼠的腹泻情况,并进行评分。于第5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空肠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4μm厚度制作石蜡切片。随后,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片仔癀对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并根据Macpherson and Pfeiffer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对小鼠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进行分级;采用TUNEL法检测片仔癀对5-FU引起的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片仔癀对空肠组织中Bcl-2及Bax在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和片仔癀组相比,5-FU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且均出现腹泻症状;病理切片观察到肠道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肠黏膜绒毛变短,肠上皮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固有层水肿等;TUNEL实验结果显示肠道组织内肠腺窝细胞发生大量凋亡(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空肠组织中Bcl-2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Bax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2)与5-FU组相比,联合组小鼠的体重无明显改善(P>0.05),但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肠道黏膜损伤明显减轻;肠道组织内肠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Bcl-2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Bax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3)对照组和片仔癀组之间的小鼠体重、腹泻症状、空肠组织损伤程度、肠道细胞凋亡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片仔癀对5-FU所致的肠道损伤具有减轻作用,能明显改善小鼠的腹泻症状及减轻肠道黏膜损伤程度。(2)片仔癀通过减少肠道细胞的凋亡及调节与凋亡相关的Bcl-2及Bax的表达减轻5-FU引起的肠道损伤,这可能是片仔癀减轻5-FU所致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