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化市场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基于五家城市商业银行样本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ianjusd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抑制现象在很多国家都存在着,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它主要以利率限制、信贷配给以及外汇管制和准备金率的方式表现出来。这部分金融管制现象会在不同程度上限制金融行业的发展,其原因是由于它减少了金融系统的储蓄来源。除此之外,它造成的另外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低效率的资金的配置和使用。这明显是不利于经济长足发展的,因此,在这些国家中,有很多有识之士呼吁放松利率管制,主张利率由市场自主决定以消除利率管制带来的各种问题和弊端。因此,基于上述因素,很多国家正在开始放开利率的管制,让利率交由市场决定,从而让经济实现腾飞。  我们国家利率市场化起步的时间较早,从1992年起到现在的二十余年时间内已经放开了119种限制,其中比较包括:银行间的债券以及回购利率、国债发行的利率、外币贷款的利率等等。属于人民银行管理的利率种类就高达29种。除此之外,利率波动幅度方面的管制也得到了放松,央行对利率波动的幅度进行了扩大,同时也调整了利率体系。基于这样一个共识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  立足于我国长期以来在利率方面所实行的管制政策,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制定掌握着绝对的控制权,商业银行在制定利率方面是没有发言权的,只能在这方面成为待宰的羔羊,这样就导致的商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较弱。利率管制一旦完全划归市场决定,无论是利率的波动幅度还是波动的频率都是无法预测的,这样对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商业银行来说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我国对利率的放开、放开的程度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论述利率市场化所产生的风险,和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及管理方法有效地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对商业市场化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利率风险的度量和利率风向的管理。
其他文献
传统的都市圈中心-外围理论认为,“中心”与“外围”之间在生产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逐步进入工业化后期,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近几年,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年均国内生产总值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0%左右,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2012年GDP总值达到519322亿元,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