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姓氏的历史文化差异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氏作为一种社会结构中的血缘关系符号,是人们籍以相互区别的标志。姓氏是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感召力最大的人文历史情结,是认知民族文化的伟大基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人有姓,各各有名,汉英姓氏体系与民族历史、宗教信仰、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生动具体地反映出两种社会历史形态的演变、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民族文化的融合进步以及社会习俗的改革变迁,为研究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汉英姓氏各自生长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洗刷和积淀,各自张扬着迥异的文化个性,进发出独特的历史魅力,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揭示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 本文从汉英姓氏的概念内涵入手,一方面,对比分析汉英姓氏在历史形成时间、历史起源、历史发展、历史结构、文化特点、民族融合、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从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政治经济等方面探究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姓氏的语义取向,揭示中英姓氏的历史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汉英姓氏的概念内涵。 第二章阐述汉英姓氏的历史差异。 第三章分析汉英姓氏的结构差异。 第四章论证汉英姓氏的文化差异。 研究汉英姓氏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认识两种文化习俗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掌握中英社会的发展历程。在跨文化交际中,姓氏的历史文化差异值得人们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它是拓展文化意识的重要渠道,对丰富历史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增进彼此了解,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经济发展引发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设立环保机构,环保机构的设立与职能定位又需要满足经济发展
本文从天主教与新教(此文主要介绍加拿大长老会)比较这个角度切入,全面考察和分析了近代天主教和新教在豫北地区从无到有,由盛转衰的历史以及对豫北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位
1950年6月,党中央派出第一个由120余人组成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前往西南民族地区进行访问、慰问活动。该访问团下设三个分团,分别前往西康、四川、云南、贵州地区进行访问。其中,第
本文以唐代谱学家柳芳在《姓氏论》中所提及的以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为首的“代北虏姓”的婚姻关系为研究对象。入唐之前,他们大多数是通过武功进入关陇军事集团,并
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始终追求强力的中央集权体制,但对这么大的国家来说,皇权要完全控制住全国的局面,保证国家的统一,是十分困难的;而没有这样强有力的皇权或中央集权,要长期
对中国古代典当业的研究,学术界涉猎的并不多。在当铺数目的问题上,学术界多引用日本学者安部健夫的结论;对当税税率问题,学术界也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因而,本文在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