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抑郁症患者有无情绪日夜变化(diurnal mood variation)为出发点,寻找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生化和神经内分泌指标。方法(1)病历调查:南京脑科医院两年间精神科成人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住院患者的对应月出院人次频数构成比、分性别出院人次构成比、分出院诊断(心境障碍和非心境障碍)构成比有无差异。检索两年内出院诊断为心境障碍的患者,取全病程两次或两次以上住院、首次住院诊断为抑郁症(包括单次发作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末次住院诊断为复发性抑郁症或双相障碍的患者,比较首次住院时有无情绪日夜变化对末次诊断的影响。(2)临床试验:18例无情绪日夜变化和36例有情绪日夜变化的重性抑郁症患者,40例正常对照,在同一昼夜6:30和16:30两时间点分别采血,分析血浆中褪黑素(melatonin,MLT),beta-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浓度变化。结果(1)病历调查:两年间精神科每月出院患者总人次数、分性别人次数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两年间对应月份出院诊断为心境障碍的患者总人次数、分性别人次数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与出院诊断不是心境障碍的患者相比,两年间心境障碍患者出院人次数的性别构成有统计学差异(女性患者多于男性)(P<0.05)。两年间当次出院诊断为抑郁症(包括单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的患者人次数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分性别比较发现,对应月份女性该次出院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人次数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男性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首次入院诊断为单次抑郁发作或复发性抑郁症的患者,该次住院期间如有情绪日夜变化,其最后诊断为双相障碍的几率降低(P<0.05);初次发病到初次住院诊断时间间隔越长,最后诊断是抑郁症的机会越高(P<0.05)。(2)临床试验:有情绪日夜变化组6:30血浆中MLT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时间点血浆MLT浓度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有情绪日夜变化组两时间点血浆MLT浓度的差值与HAMD24项因子认知障碍间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整个患者组6:30血浆β-EP浓度与HAMD24项因子认知障碍间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无日夜变化组16:30血浆NPY浓度与HAMD24项因子体重减轻间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发作期表现出情绪日夜变化提示最终诊断是单相抑郁的可能性增加,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可能与情绪日夜变化存在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