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光合同化物韧皮部转运的细胞学路径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凤丹(Paeonia ostii)根砧嫁接的‘洛阳红’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Luo Yanghong)为试验材料,对生长期和休眠期不同器官韧皮部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用光学显微镜对韧皮部的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韧皮部超微结构的变化,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活细胞荧光染料示踪技术研究了同化物在韧皮部转运的路径。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蔗糖是牡丹各器官韧皮部内可溶性糖存在的主要形式,而且含量远远高于葡萄糖和果糖,尤其在休眠期,老茎和芽中仅有蔗糖存留而未检测到葡萄糖或果糖。牡丹处于休眠期时,根部三种糖的含量高于其余各器官的含量,并且高于生长期的各个器官的含量,芽内三种糖总含量在生长期和休眠期的相对变化最大,生长期为15.53mg/g,休眠期为2.79mg/g,前者是后者的5.56倍。  2.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牡丹根、老茎、新茎中韧皮部以及叶柄和主脉中维管束在组织中的位置,但韧皮部与皮层细胞的界限不明显,而叶柄和叶脉中的维管束清晰易辨。在休眠期,根内薄壁细胞储藏的淀粉粒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3.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在生长期,根部SE/CC复合体与周围PP之间没有胞间连丝连接,形成共质体隔离,而老茎、新茎、叶柄、主脉中各类细胞之间均存在大量或少量胞间连丝;在休眠期,各个器官各类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密度较生长期或增或减,有的甚至被堵塞,但均有胞间连丝相连,因此,牡丹各个器官的韧皮部整体上存在着广泛的共质体联系。  4.CF荧光示踪试验结果显示:生长期根、老茎和新茎内的荧光信号均弱于休眠期,而叶柄内则相反。除根部外,生长期各个器官均发现有CF荧光扩散,并且在根部、老茎和新茎内荧光染料施入部位上方的荧光信号强度强于下方,而叶柄内结果却相反;休眠期各个器官均能观察到明显的荧光扩散现象,并且荧光染料施入部位下方的荧光信号强度明显强于上方,说明生长期营养物质来源主要为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并以向上供给为主,而休眠期营养物质则以向肉质根内流动、储藏为主。  综上所述,牡丹在生长期地上部分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除根部外,各器官韧皮部细胞之间存在广泛的共质体联系,光合同化物的运输以共质体路径为主,质外体途径为辅;休眠期营养物质向根部回流,各器官韧皮部细胞之间均存在广泛的共质体联系,光合同化物的运输以共质体路径进行。
其他文献
with very high 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imagery[J].Int J Rcmote Sdns,2004,25(7):3477-3497.[21] Tzatzanis M,Wrbka T,Sauberer N.Landscape and vegetation response
泡桐是我国速生用材和绿化树种,用途多,适应性强,分布广,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满足人们的生产需要,我们利用秋水仙素成功诱导出了同源四倍体泡桐。之前研究显示同源四倍体
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也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感知。那么,文化是否会对景观偏好也产生影响?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各大风景区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