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东北羊草草地不同生境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群落、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04年进行的野外测定和室内分析,完成四个群落凋落物及土壤酸碱度的季节变化、垂直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工作。东北羊草草地四个主要群落凋落物一般呈微酸性或接近中性。羊草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凋落物呈微酸性,虎尾草群落、碱茅群落的凋落物接近中性,有的月份呈现微碱性。8月初,羊草和羊草+杂类草群落凋落物pH值均达到最大值;9月初,虎尾草和碱茅群落凋落物pH值达最大值,呈微碱性;然后缓慢回落,至11月初,四个群落的凋落物酸度逐渐增加到最大,pH值呈较小值。四个群落中,羊草群落与虎尾草群落、碱茅群落凋落物pH值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凋落物pH值与凋落物氮含量、凋落物量、土壤pH值、土壤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土壤盐含量6种影响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类草群落凋落物pH值与土壤盐含量的偏相关系数达显著负相关水平(P<0.05)。东北羊草草地土壤整个剖面(0-30cm)层pH值都较高,介于7.81-10.74之间。说明当地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有待治理。表土层(0-10cm)土壤pH值相对下面土层pH值偏小,凋落物在中和表土层的碱性离子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四个群落中,只有虎尾草群落与碱茅群落土壤pH值差异不显著,其余群落之间土壤pH值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凋落物与土壤pH值季节动态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羊草群落,6-8月份凋落物pH值在酸性范围内开始上升,酸度减小,土壤pH值在碱性范围内上升,碱性增大;8-11月份凋落物pH值在酸性范围内开始下降,酸度增大,而土壤pH值在碱性范围内也下降,碱性减弱。说明凋落物的酸度对土壤碱化情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改良碱化土壤有良好的作用。杂类草群落,凋落物对土壤pH值影响不如羊草群落明显,但凋落物对碱化土壤也产生了一定作用。虎尾草群落、碱茅群落是东北羊草草地退化碱化过程中出现的过渡群落类型,凋落物对其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羊草及杂类草群落中,由于凋落物的覆盖及其含氮营养物质的作用,对土壤的碱化情况均有一定改善。羊草群落凋落物对土壤碱化的改良效果是最好的。四个群落,凋落物量与其它6种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羊草群落中,凋落物量与土壤氮含量的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负相关水平(P<0.01);杂类草群落,凋落物量与凋落物的氮含量的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