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易斯·厄德里克是美国创作最盛且声望很高的印第安女作家之一。因其作品视角独特,许多作品成为硕士和博士论文的选题。但是,这些论文仅仅聚焦于她的长篇小说,对她的儿童文学的翻译,几乎是一片空白。2012年,厄德里克桦树皮小屋四部曲中的第四部Chickadee(《齐克迪》)出版,迄今为止尚无中文译本。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了读者的青睐和业界的好评。因此,Chickadee的翻译工作对厄德里克作品的研究,尤其是儿童文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报告是基于笔者对厄德里克的儿童小说代表作Chickadee(《齐克迪》)翻译实践而形成的,由引言、理论基础、翻译过程、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五个部分组成。首先,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精神食粮,目前市场上的儿童文学作品质量却参差不齐,亟需高质量的儿童文学译作产生。其次,目前大部分学者都是以文本为中心,运用奈达及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研究儿童文学,很少有人真正以儿童为中心,因此笔者运用姚斯的接受理论,主要从儿童读者地位、儿童期待视野和儿童文本召唤结构三个方面分析译本,将研究重心从文本转向读者。同时为保证翻译的准确性,笔者参考了同类型平行文本《汤姆索亚历险记》。笔者通过对Chickadee(《齐克迪》)中译本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儿童文学翻译要遵循忠实、口语化和童趣三个原则。本报告从语音、词汇、句法及修辞层面对儿童文学翻译提出了建议:语音层面强调多运用拟声词、感叹词、讲求押韵;词汇层面讲究选用简单、生动、形象的词汇,适当运用儿童不常接触的词汇,以扩充其视野;句法层面采取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的翻译策略;修辞层面宜采取明喻、暗喻及重复。最后,作者总结了该翻译实践的收获和不足,并期待对儿童文学翻译提供可操作性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