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地区彝族的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几千年来,彝族人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欢度这个节日,并利用这个节日庆祝丰收,纪念祖先。同时,火把节也是彝族与外界交往和认识彝族的一个重要平台。 彝族是火的民族,彝族火把节是彝族火崇拜的见证,节日中的欢歌是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的表现,彝族氏族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是彝族道德教育的反映。火把节中,人们要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其中的每一个节目、每一个舞蹈都有很大的道德教育意义。彝族用这种方式影响着彝族后代、给后代产生很大的道德教育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彝族文化得到世代相传。仔细分析,这些内容对当代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帮助、意义深远。 生活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火把节中,彝族用优美的舞姿、优美的歌声与人们共享,这些反映了彝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在外界的影响和冲击下,彝族很多文化遗产被遗忘或毁坏。种种迹象表明,彝族的传统道德逐步被人们放弃。彝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一样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差异性之别。道德是精神文化的体现,是维持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具有很大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特性带有很大的自律行为。彝族要获得外界的承认、要认识外界,就必须发挥其道德的积极作用。道德的延续与发展在于人们行为的影响,在于身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就是利用这种影响使得彝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得到保存。目前,除了部分艺人还具备古代流传下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以外,许多人认为彝族自身的文化落后而放弃很多东西,已经不认识自己的传统道德了,更不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于是,长辈与晚辈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