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作为大学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与大学内部教学改革有着密切联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学改革的进行应该紧紧围绕教学主体展开。教师通过有效的途径充分参与大学内部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升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促进大学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但是当前教学改革中教师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发挥不到位。因此,本研究聚焦教学改革教师参与的问题,基于治理理论和参与阶梯理论,对教学改革教师参与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本研究基于治理理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权力多中心化”、“治理组织网络化”及“治理方式多样化”的视角,结合参与阶梯理论和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境,整合大学内部教学改革研究要素(分别是参与主体、参与内容、参与层次及参与过程),将教学改革教师参与层次划分为三种程度(无参与、形式化的参与、实质性的参与)和五个层次(无参与、了解情况、表达意见、参与设计方案、参与决定方案),形成研究的主体框架和基本脉络。本研究基于以上设计通过自编问卷对教学改革教师参与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教学改革教师参与的性别、年龄、职称及角色差别显著。虽然大学内部教学改革教师参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教师参与的主体性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参与热情不高、教师参与精力有限、教师参与能力有限;二是教师参与层次处在形式化参与阶段,教学改革活动中教师参与层次较低、不同群体的教师参与层次不均衡;三是参与过程缺乏保障,主要体现在缺乏相关激励制度、反馈保障措施、相关条件保障等问题,亟待优化和解决。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治理理论和参与阶梯理论,根据教学改革教师参与研究要素(参与主体、参与内容、参与层次及参与过程),本研究提出了大学内部教学改革教师参与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通过完善师德标准、岗位考核及聘任制度确保教师参与制度化,并通过制度激励引导,提高教师参与内驱力,保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广度;其次,通过落实教师教学改革参与层次推进教师参与纵深化,保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深度;最后,通过优化教师参与组织、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保证参与全过程规范化。希望能够为大学内部教学改革教师参与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