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本次收集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得出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常见证型,分析中医常见证型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发病季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目的使中医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更加全面的了解,更加科学化、客观化的指导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心内科病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中医分型标准采用“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内科学胸痹之分型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第八版西医内科学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分别记录其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诱发因素及其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舌、脉等辨证确定证型,入院后空腹检查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得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通过对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得出心血瘀阻47例,痰浊闭阻41例,气阴两虚35例,气滞心胸12例,心肾阴虚9例,心肾阳虚4例,寒凝心脉2例,总结出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分布从大到小依次为: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阴两虚>气滞心胸>心肾阴虚>心肾阳虚>寒凝心脉;2)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常见证型为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阴两虚,并且三者在所有证型中所占比例为82%;3)分析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阴两虚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此三型与性别之间无关(P>0.05),但此三型中男性占69例,女性占54例,男性发病人数较女性人数多,原因可能与男性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有关;4)分析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阴两虚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此三型与年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此三型中41-50岁占18例,51-60岁占32例,61-70岁占34例,71-80岁占39例,可以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逐渐上升;5)分析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阴两虚与诱发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此三型与诱发因素之间具有差异性(P<0.05),心血瘀阻证型中劳累和情绪激动共占63.8%,认为心血瘀阻多因劳累及情绪激动所诱发,痰浊闭阻中饱食占41.5%,认为痰浊闭阻证型多因饱食所诱发;6)分析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阴两虚与发病季节的关系,得出此三型与发病季节无关(P>0.05);7)分析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阴两虚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得出此三型与高脂血症之间具有差异性(P<0.05);8)分析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阴两虚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之间的关系,得出此三型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无关(P>0.05)。结论:1)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常见证型为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阴两虚;2)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常见证型与年龄、高脂血症、诱发因素具有差异性;3)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常见证型与性别、发病季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