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u催化还原法预处理中药废水实验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k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子废水是中药废水的一种,特点是水质水量变化大、CODCr高、成分复杂,含有生物碱等毒性物质,传统生化方法直接处理很难达标。催化还原法是一种新的水处理技术,以其处理效果好,费用低,可提高难生物降解废水可生化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预处理中。本文采用Fe/Cu催化还原法对附子废水进行了预处理研究。  通过在缺氧环境中进行的单因素实验,确定最适宜降解参数为pH为原始值(pH=5.3),铁屑量为30g,铜片量为5g,摇床转数为140r/min,催化电解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达到了30%;B/C值为0.56,相比于原水的0.18,显著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本文同时对Fe/Cu体系降解有机物进行动力学分析,一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9395,表明Fe/Cu催化还原法处理附子废水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方程。  在此基础上,对Fe/Cu体系催化还原附子废水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添加EDTA掩蔽试验,表明絮凝对有机物的降解起主要作用,同时系统的电化学腐蚀、还原等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也发挥了效果。  在研究溶解氧含量对系统处理附子废水的影响时,设定了不同pH值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氧含量不能显著提高对CODCr的去除,缺氧弱酸环境和好氧弱碱环境都能达30%以上;但充氧可明显提高NH3-N的去除效果,以好氧弱碱环境最佳,去除率可达19.24%。  连续静态实验对CODCr的去除率保持在55%左右,而对NH3-N的去除效果较差。整个实验期间系统运行较为稳定,出水CODCr可保持在600~1100mg/L的范围内,pH值在6.6-6.8之间波动;铁铜填料性能较好,无板结现象。对比单因素实验和连续静态实验可以发现,此方法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除控制的参数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进水浓度。  通过红外光谱测定,系统催化还原后产生的底部沉淀物主要是醇类、饱和烷烃类、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反应后水中铜元素含量没有提高,扫描电镜观察铜片无腐蚀现象,且将铜片单独浸泡于废水2h后铜元素的含量是Fe/Cu催化系统的300多倍,表明Fe/Cu催化还原系统不仅能保护阴极催化材料,而且有效地还原废水中的铜离子,降低重金属的含量,杜绝了催化材料的中毒现象。  整个研究表明Fe/Cu催化还原法预处理附子废水能够起到水质调节和pH缓冲的作用,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了良好地条件,且经济适用。
其他文献
水性油墨废水呈弱碱性,并且浓度大、色度高、难生物降解。由于其处理难度较大,运行费用较高,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水性油墨生产和应用企业对该类废水实现彻底治理。不经处理的水性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多环芳烃(PAHs)能对生物体引起急慢性伤害,甚至致癌、致畸、致突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PAHs类物质通过尾气的释放、污泥的农业应用、废水的排放等途径进入环境。我国红壤丘陵区
近年来,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污染与扩散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副产物,是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抗性细菌的重要存储库。四环素(TC)是一种最常用的抗生素之
核工业特别是核电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低浓度放射性废水,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常见的低浓度放射性废水包括低浓度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储能系统,较传统的蓄电池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钒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均为电解液中的钒离子,电极材料并不参加化学反应,电极物质结构形态基本不发生变化,使钒电池性能稳定,寿命长。影响钒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有电极、隔膜和电解液。本文对全钒液流电池做了初步的研究。主要研究了石墨毡电极在使用不同修饰方法修饰后的性能,修饰方法分别为:浓硫酸氧化,热处理,浓硫酸加热氧化。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