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乳腺癌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早期心脏毒性与心脏剂量的相关性研究目的:乳腺癌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研究中,有关心脏剂量与心脏毒性相关关系的数据十分有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乳腺癌辅助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背景下,早期心脏毒性与心脏及其亚结构剂量-体积的相关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45例接受辅助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治疗的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心功能随访资料。全胸壁、全乳和区域淋巴引流区的处方剂量为50Gy/25次/5周,保乳术后局部瘤床电子线序贯加量10Gy/5次/1周。在定位CT模拟图像上对全心、左心室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勾画,根据放疗计划剂量分布计算获得心脏剂量-体积(DVH)参数数据。根据NCI-CTC2.0标准进行心脏毒性判定。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4岁(26-71岁)。24例(53.3%)为左侧乳腺癌患者。随访结束时,除1例外所有患者均完成一年曲妥珠单抗治疗。自放疗结束之日起,心功能和临床随访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O个月(3-27个月)和25个月(13-40个月)。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较基线下降的中位值为4%(上升16%至下降17%)。根据NCI-CTC2.0标准,1O例(22.2%)和1例(2.2%)患者在放疗结束后分别出现1度和2度心脏毒性。无患者出现充血性心衰。对左侧放疗患者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心脏毒性组的全心Dmean、全心D17-D57参数和全心V1o-V15参数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无心脏毒性组(p<0.05)。同样地,对左侧患者的左心室DVH参数分析显示,心脏毒性组的D40-D80参数和V5-V7参数的平均值也均显著高于无心脏毒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全心D45参数是左侧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早期心脏毒性的最佳预测因子(p=0.038)。右侧患者中,心脏毒性和无心脏毒性两组间的心脏DVH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相对低剂量区的剂量-体积以及全心平均剂量的增加可能增加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早期心脏毒性风险。临床中位随访25个月后发现,患者对乳腺癌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的早期心脏毒性耐受性良好。第二部分:左侧乳腺癌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治疗后早期舒张功能障碍研究目的:舒张功能对心脏亚临床损伤可能比收缩功能更敏感。乳腺癌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治疗对早期舒张功能影响的数据十分有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左侧乳腺癌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对早期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同期治疗背景下早期心脏功能障碍与心脏及其亚结构剂量-体积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辅助放疗并同期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的连续性Ⅰ-Ⅲ期左侧乳腺患者。分别于放射治疗开始前、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3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超声心动图行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随访。在定位CT模拟图像上对全心、左心室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勾画,并收集入组患者的心脏DVH数据。结果:共入组40例左侧女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46岁(26-69岁)。2例患者接受左侧内乳淋巴引流区(IMC)照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A值和E/Em比值随时间出现显著变化,余心超指标值均无显著改变。基线舒张功能正常患者29例,其中11例患者于随访期间发生舒张功能障碍。40例入组患者的基线LVEF中位值为67%(59%-75%)。随访期间,LVEF较基线下降中位值为2.5%(上升7%至下降10%),1例患者发生1度收缩功能障碍。无患者出现充血性心衰。在29例基线舒张功能正常的患者中,舒张功能障碍组的左心室Dmean,Dis-D40D60-D7。和V3-V1o参数的平均值显著高于无舒张功能障碍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心Dmean,D10-D95参数,V1-V15参数以及左心室Dmean、D20-D95参数、V1-V1o参数与LVEF下降值显著相关(p<0.05)。但是,潜在心脏毒性危险因素对LVEF下降值和舒张功能障碍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与收缩功能相比,心脏舒张功能对乳腺癌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早期心脏毒性可能更敏感。左侧乳腺癌放疗同期曲妥珠单抗应用背景下,心脏相对低剂量区剂量-体积的增加可能增心脏早期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