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具有生态素养的公民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办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一系列经验和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对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育和提升公民生态素养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生态素养的养成应从娃娃抓起,小学教师作为现代公民以及未来公民的引导者,其生态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对教师生态素养的关注和研究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教师生态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教师生态素养是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有利的环境熏陶以及实践锻炼而具备的建设和传播生态文明的综合修养,它包含生态知识、生态态度和价值观、生态关键能力、生态行为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涉及生态基本素养和生态教育素养两个维度。其次,对小学教师的生态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教师生态素养基本构成的四个方面作为主要维度并结合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实施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教师生态素养状况基本良好,但也存在诸如结构水平失衡、生态知识专业化和综合性不足、生态态度和价值观浅层化、生态教育能力不足、社会自然实践参与少等问题。再次,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阐述目前小学教师生态素养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政府、教师培训和教师个人四个方面剖析影响教师生态素养的原因。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现实情况,提出可以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制度建设、在师范院校全面开展生态教育、加强教师生态素养在职培训、建立完善教师生态化成长平台、强化教师生态素养的终身学习观念和能力等方面的努力,培育和提升教师的生态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