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骨质疏松与心血管钙化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7561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代谢性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是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血清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代谢紊乱。随着CKD-MBD患者的肾功能逐渐降低,Ca、P、PTH等代谢紊乱加剧,将影响骨形成和转换过程,导致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钙化的发生风险增高,使得患者的预后生存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CKD 3~5期患者血Ca、P及iPTH水平变化与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评估不同CKD患者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CKD患者CKD-MBD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的368例CKD 3~5期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将患者分为CKD 3期组、CKD 4期组和CKD 5期组(CKD 5期透析组与非透析患组)。另外选取60例同期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记录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原发病、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并检测患者的血清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蛋白(albumin,ALB)、Ca、P、骨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eptide,PⅠ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ollagen specific sequence,β-CTX)等骨代谢相关标志物。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患者骨质疏松、血管钙化和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钙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分析骨代谢相关标志物与骨质疏松、心血管钙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骨代谢相关指标:(1)与对照组比较,CKD 3~5期组患者的BUN、Scr、P、iPTH、BALP、PⅠNP、β-CTX明显升高,且随着肾功能恶化而增加(P<0.05),而其eGFR、Ca水平低于对照组,并随着肾功能恶化而降低(P<0.05);(2)CKD 5期透析组患者的血Ca、P、iPTH、PⅠNP水平与非透析组无差异(P>0.05),而BALP、β-CTX水平却高于非透析组(P<0.05)。(2)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分析:(1)CKD 3期组、CKD 4期组、CKD 5期非透析组和CKD 5期透析组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无差异(P>0.05);(2)高iPTH、BALP水平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eGFR水平是骨质疏松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3)心血管钙化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分析:(1)CKD 5期透析组患者血管钙化和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KD 3~4期组和CKD 5期非透析组(P<0.05);(2)高血脂以及其血P、iPTH、BALP水平增加是心血管钙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eGFR水平是心血管钙化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4)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钙的相关性:(1)CKD 3~5期患者的eGFR与血Ca水平呈正相关(r=0.219,P<0.05),与血P、iPTH、BALP、PⅠNP、β-CTX水平呈负相关(r=-0.439、-0.527、-0.518、-0.384、-0.417,P<0.05);(2)CKD 3~5期患者骨质疏松、血管钙化、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与eGFR(r=-0.382、-0.641、-0.421,P<0.05)、血Ca(r=-0.244、-0.327、-0.273,P<0.05)呈负相关,与P(r=0.303、0.495、0.420,P<0.05)、iPTH(r=0.457、0.695、0.583,P<0.05)、BALP(r=0.441、0.683、0.526,P<0.05)、PⅠNP(r=0.333、0.512、0.442,P<0.05)、β-CTX(r=0.359、0.471、0.428,P<0.05)呈正相关;(3)CKD 3~5期患者骨质疏松与心血管钙化的发生呈正相关(CC=0.251,P<0.05)。结论(1)随着CKD 3~5期患者肾脏疾病进展,其骨代谢指标血P、iPTH、BALP、PⅠNP、β-CTX水平明显升高,血Ca水平降低,血管钙化和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2)低eGFR、血iPTH和BALP水平升高为CK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脂、低eGFR水平和高血P、PTH、BALP水平为CKD患者心血管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CKD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血P、iPTH、BALP、PⅠNP和β-CTX水平增加与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钙化的发生呈正相关,血Ca水平增加与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钙化的发生呈负相关,CKD 3~5期患者骨质疏松与心血管钙化发生呈正相关,血P、iPTH、BALP、PⅠNP、β-CTX水平增加和血Ca减少可能与CKD 3~5期患者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钙化发病率增加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由于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在我国,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的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其中,皮肤损伤和伤口难愈问题是糖尿病进程中严重的并发症。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是皮肤组织的重要细胞成分之一,是真皮层中分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修复细胞,更是创伤愈合的关键与基础。从慢性糖尿病足溃疡分离的人真
目的:损伤时间推断是法医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皮肤损伤和脑损伤模型基础上的基于蛋白、细胞因子等物质表达变化的时间相关性研究。皮肤损伤的情况在案件中最为多见,皮肤损伤时间推断就成为法医工作进行突破的关键,皮肤愈合最为重要的就是表皮的愈合,利用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ESC)在皮肤表皮愈合过程中的变化来进行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成为一种可能。表皮干细胞标志物
背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病情危重,随着早产儿存活率增加,NEC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内科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的患儿需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可高达50%。外科过早干预,对患儿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切除过晚,增加病死率及并发症。因此精准把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目前已有研究发现肠道相关标志物能够在血液、粪便、尿液中检测,反映NEC病情变化。抽取血液为有
第一部分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的早中孕期母发代谢组学研究目的:探索妊娠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早、中孕期头发中的代谢物以寻找特异性代谢分子。方法:该研究纳入21个ICP孕妇和21个正常健康孕妇,分别采集早、中孕期头发,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相关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遭遇缺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将发生部分或全部坏死,最终影响缺血性疾病(脑梗塞、心肌梗塞、皮瓣缺血、下肢缺血等)患者的生存质量。细胞自噬在组织细胞成活中具有“双刃剑”作用:轻度细胞自噬能够分解功能障碍细胞器,为细胞提供能量,具有促进细胞成活作用;而过度细胞自噬能够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可能是造成VECs损伤的新机制。前
目的:通过对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图像上颈动脉狭窄病人最大非钙化斑块及最大钙化斑块直径的测量,探讨其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行CTA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50%的病人共78例,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分为卒中组(33例)和无症状组(45例)。对两组临床数据、CTA测量数据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建立卒中预测模
目的:调查中国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家庭疾病负担,为决策者就公共资源分配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组织公共服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中国北部、东部、西部、南部、中部共13个省市的1538例ASD儿童家庭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家庭经济负担、心理负担情况以及ASD儿童家长的相关建议。结果:中国ASD儿童用于就诊及康复治疗费用
卵巢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五大恶性肿瘤,转移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方法以及寻求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较正常的卵巢组织,miR-1271于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其在卵巢恶性肿瘤中潜在的生物生理学特征及分子机制还未得到充分解释。因此本研究通过q RT-PCR法检测miR-1271
目的:探讨乳晕周围皮下浅表注射法和乳晕周围腺体内注射法对乳腺区前哨淋巴结显影率的影响,同时分析影响乳腺区前哨淋巴结显影的因素,制定更优化科学的乳腺区前哨淋巴结显像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06月至2019年12月乳腺癌患者84例行前哨淋巴结显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乳晕周围0点、3点、6点、9点方向皮下浅表注射,实验组采用乳晕周围0点、6点方向腺体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腋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夹闭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梗死(delayed cerebral infarction,DC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共480例。其中发生DCI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共42例;未发生DCI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