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教学是教育研究者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实施高效课堂不仅可以响应“减负”的呼声,减轻师生双方的负担,避免中学生因负担过重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可以使教师顺应时代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顺应时代发展对终身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目前高效课堂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延安市普通中学高效课堂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为延安市普通中学高效课堂的实施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延安市中学教育的发展,也为丰富教学理论贡献一点力量。本文对延安市部分普通中学高效课堂实施现状进行的调查和分析,主要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为切入点进行,通过分析总结,发现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重形式轻内涵,教学目标不明确,可行性、价值性不足,在目标传达方面存在短路现象;教学过程中课前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备课主要围绕教材进行,教案和“导学案”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课堂中教师不能科学调控自身情绪,不能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内涵,不能有效重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互动不全面。课后不能有效进行自评和他评,作业布置不合理,评价不及时,评价标准单一;教学方法方面,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将“自主学习”与“自习”完全等同,不能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基于这些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刻分析,总结出影响延安市普通中学高效课堂的因素主要有观念误区,如急功近利的教育教学观、主观臆断的学生发展观、片面的高效课堂教学观。教师因素如教师的人格特征、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学生因素如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认知背景差异,教学情境因素如课堂环境、课堂管理,学校因素如管理机制、办学资源等。通过对延安市普通中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学习和调查过程中所见所闻,首先,提出了推进延安市普通中学高效课堂实施的五项基本原则:价值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其次,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因“学”论“教”,从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个性发展出发,制定了相应的目标设定策略、教学实施策略以及课后发展策略。最后,明确了能够确保各项策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四大机制:良好健全的学校管理机制、多方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合理的激励导向机制、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延安市普通中学高效课堂的实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