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单晶片研磨过程材料去除率建模及实验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s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半导体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各种元器件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碳化硅(SiC)单晶作为理想的半导体材料,需求量日益增加,但其较高的硬度和对脆性晶片表面质量的高要求,SiC单晶片必须采用研磨和抛光才能完成。目前大部分研磨过程研究中,磨粒假定为刚体来建模,其材料去除率(MRR)模型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本文对单颗运动轨迹进行运动模拟分析;再对多颗磨粒的研磨过程的磨粒运动轨迹进行分析模拟,尝试对磨粒动态的整体研磨过程进行分析。选取单颗磨粒运动轨迹进行建模分析,获得磨盘上任意一点相对于工件(晶片)的运动轨迹。对单颗磨粒的仿真结果推广到多颗磨粒的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离心率越大对磨削的影响越大,离心率增大,磨削区域也随着增大。随着磨盘与晶片之间的相对速度的增加,高速状态下的活动磨粒比低速的活动磨粒留下的轨迹(划痕)要长;活动磨粒越多,其轨迹(划痕)分布一致性越好。分析SiC单晶片研磨过程中磨粒在研磨盘和晶片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在已有的MRR公式下,假定活动磨粒为正态分布、确定研磨过程中的活动磨粒数目;根据SiC晶片、磨粒和研磨盘之间的接触情况,建立了考虑磨粒变形时的SiC研磨过程的材料去除率,基于已有的研磨设备、结果分析、实验设备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磨粒变形的MRR公式比未考虑磨粒变形所得到的材料去除率与实验结果更接近,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SiC晶片的材料去除率,也为其他研磨过程效率的研究预测与估算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小麦黄花叶病,又称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是正阳县近几年来新发生的一种麦田病害。2016年,该病在正阳严重发生,预计该病1~2年后将成为正阳县小麦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除草剂施用量越来越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但除草剂药害现象时有发生,后茬作物生产受影响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为此笔者总结了常见的除草剂对不同后茬作物的安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