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超载严重,地下水长期超采,致使流域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为了缓解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研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应对策略十分必要。从远古、近代、现代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形成与演变入手,通过对流域1980-2000年地表径流差积曲线及五年滑动差积曲线、1980~2003年八条山水河径量变化趋势,1999-2004年民勤县9个观测点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提出延长系列的地表、地下水变化规律与趋势。提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危机的成因主要为地理、气候、降水、蒸发等自然因素因素和人口增长、经济规模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水质下降、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及其低效利用等人为因素。石羊河流域2000年缺水量8.28亿m3,缺水程度29.2%。2010年供需水缺口5.696亿m3,超采地下水2.880亿m3;2020年供需水缺口3.881亿m3,超采地下水2.411亿m3;2030年供需水缺口5.873亿m3,超采地下水2.487亿m3,南水北调实现调水量5.559亿m3,供需水基本达到平衡。首次提出生存水资源的概念和内涵。石羊河流域为案例,分析温饱、小康和现代化标准下的生存水资源为不可持续。通过对人均、亩均、GDP水资源配置分析,均为不合理的配置情况。首次将层次分析法(AHP)应用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中,以水资源高效利用评判指标体系的最高层为目标层,以经济状况B1、社会生活B2、资源与环境B3、技术与管理B4为准则层,下设19个指标为评判层C,以凉州D1、古浪D2、民勤D3、金昌D4四个子区,针对石羊河流域的具体情况,通过专家打分,计算各项指标相对于目标层A的权重,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从节水、水源保障、外流域调水、水资源保护等措施出发,重点以农业节水,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工业与生活节水,服务业节水,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水污染,全面实行清洁生产,完善投入机制,探索水价改革,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等多项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通过对节水、调水效益和配置、治理效果评价分析,使流域水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并向良性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