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耕地土壤水分对粮食生产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ong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如何科学合理、集约有效利用耕地资源,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由于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大,造成大量的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盐碱化、富营养化等现象,使我国耕地资源“量质双降”。同时随着全球继续变暖,气候变化自然风险加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粮食产量、品质、市场价格的负面影响非常显著,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本文以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时期耕地资源土壤水分的时空特征,以及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变化,以此来积极应对未来不确定气候变化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黑龙江省及农业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黑土地面积辽阔,土质肥沃,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本文以黑龙江省耕地(水田和水浇地)范围作为研究区域,利用Landsat、MODIS数据产品、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研究区不同时期的耕地信息,分析2002-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信息变化情况及变化规律;然后用不同时期的耕地信息栅格图像边界掩没1km分辨率的土壤水分栅格图像,并分析2002-2015年耕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与规律;最后,通过查询黑龙江省粮食统计资料数据库,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及土壤水分对粮食生产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根据粮食种植结构特点和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提出应对粮食可持续发展生产的政策与建议。得到结论如下:(1)黑龙江省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两大平原: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前者主要以水田为主,后者水浇地居多。2002年以来耕地资源总量稳中有升,耕地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是水田和水浇地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水田面积增幅很大,而水浇地面积略有减少。水浇地面积减少量低于水田面积增加量,有其他用途土地变更为水田,对部分区域水资源使用造成压力。(2)2002-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土壤水分下降显著,从空间上看,松嫩平原耕地土壤水分低于三江平原,2010年以后,三江平原耕地土壤水分开始下降。黑龙江省耕地土壤水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多西少”总特征,耕地总体上具有“东湿西干”的特征。(3)从播种面积看,玉米是黑龙江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次是水稻、大豆、小麦;从种植结构看,三江平原种植的主要是玉米和水稻,松嫩平原种植的主要玉米和大豆,省内其他地区种植大豆较多。小麦种植面积很少,对粮食生产影响小。从黑龙江全省看,2002-2015年除水稻以外,大豆、玉米、小麦三种粮食作物的单产都出现了上升趋势;从黑龙江省的地市看,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存在地域差异。(4)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但是小麦种植面积在下降,对全省粮食影响越来越弱,对全省粮食生产影响较大的是玉米、水稻和大豆。研究期间,玉米单产跟土壤水分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土壤水分对玉米单产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样,也对水稻单产具有重要影响,2002-2015年,土壤水分呈下降明显,而同期水稻单产也下降。耕地土壤水分与大豆单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东部的三江平原耕地土壤水分平均值大于西部的松嫩平原耕地土壤水分,相应的三江平原耕地大豆单产平均值高于松嫩平原。(5)根据本文对土壤水分、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的研究,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建议地方政府结合黑龙江省各地的耕地资源、土壤水分、国家政策等因素,适当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同时,建议地方政府在两大平原地区实施轮作制度,可以先选择一些地方试行。
其他文献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农垦历史文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出现既可以满足人们回归田园的精神需求,缓解城市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紧张与压迫感,又可以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保留具有地域特色的农田景观,保证农民赖以生活的土地不再遭受破坏。在国家发展新农村的战略背景下,以黑龙江省八五零农场为实践项目,通过对其进行产业规划与景观设计,将原有传统农场改造为现代农业产业园,使其成为产业与功能多元化的游憩绿色空间。本文以黑龙江省八五
洋葱路由Tor是一种匿名通讯系统,用户利用Tor节点构造多跳通讯链路实现匿名网络访问。Tor网络中所有普通节点都公开发布,很容易受到枚举攻击,从而使Tor网络不可用。因此Tor网络引入了桥节点,对桥节点不公开发布并采取限制性的资源分发策略。但是在分发资源的时候并不检测用户身份。攻击者可以伪装成普通用户枚举节点资源,把枚举到的资源处置为不可用资源,降低系统的可用性。所以研究基于用户识别的资源分发机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科技在不断发展,在农业方面的发展也逐渐提升,近几年,现代农业结合现代科技,使得农业信息的自动化采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作
半导体光催化剂绿色环保、质优价廉、且可循环使用,为高效利用太阳能治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中纳米TiO2具有氧化性强、化学性能稳定、无毒和
最近几年,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表面纳米晶化技术。SMAT可以将表面的晶粒尺寸细化到纳米级,并形成梯度纳米结构。由表及里,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梯度纳米
随着地铁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乘客对于地铁车厢热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对地铁车厢热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铁车门关闭时段的稳态工况,而有关车门启闭对地铁车厢内热环境的研究较少。然而地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车门启闭相当频繁,车厢内热环境极易受到车门启闭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保证地铁车厢内的热环境,减缓车门启闭对地铁车厢热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对地铁车厢热环境的精细化控制,研究车门启闭对地铁车厢热环境的影响具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能够便捷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随之而来的安全隐私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各种数字产品的版权亟待受到保护。在现代信息安全的领域中,数字水印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数字产品拥有者的版权所有权,减少数字产品的盗版问题。由于单个水印无法解决多著作权的问题,并且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难以保护好数字产品的完整性,因此需要对多重水印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在数字水印的生成算
介孔金属氧化物自问世以来,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孔较大而且孔径分布集中从而有利于质量传递,另外其介观结构与组分可调因此能够更加针对性的应用于不同的场合等诸多优势,往往被作为良好的催化材料广泛研究。在种类繁多的金属氧化物中,具有d10电子结构和纳米尺寸的镓系金属氧化物由于其自身特性,不仅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大的带隙宽度以及纳米尺寸下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和较好的电子传输能,而且近年来在光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设备数量和多媒体应用的急剧增加,移动数据流量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爆炸式增长。同时,用户对高速率、低时延通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UAV辅助的异构网络通过在传统的蜂窝网络中部署UAV空中基站,能够显著提升网络性能,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UAV辅助的异构网络中,对UAV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不仅能增强热点区域的网络覆盖,满足持续增长的网络需求,同时还可以支持多媒体应用计算密集型任
柔性电子器件可以在承受较大变形的同时使其电子电路本身不受变形的影响。石墨烯作为2D材料,大气环境下有高电子迁移率、极好的机械属性,可以用于制作可拉伸穿戴器件,本文主要进行基于石墨烯与类石墨烯材料的多功能柔性传感器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锗(110)衬底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石墨烯,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与Raman光谱对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我们成功地制备出高质量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