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中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88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0多年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国反贫困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新时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农村贫困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视角中探索和研究农村贫困问题就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首先从宏观上对经济增长与贫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的推动力,是扶贫事业的有力支撑。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可以消除绝对贫困,但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的速度有不断减缓的趋向。因此,注入扶贫力量就具有了必然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经济增长,在绝大部分贫困人口走向小康和富裕之际,则增长中的收入差距不断凸现,出现相对贫困问题。但这种相对贫困最终可以通过合理的经济增长来解决。 甘肃省作为中国农村贫困的一个主要省份和缩影,也同样有着经济增长与贫困的普遍动态关系。所以,通过对甘肃经济增长水平和农村贫困变化的具体分析,肯定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反贫成果,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随之探讨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甘肃农村反贫困的多元障碍,重点分析了增长过程中农村综合性贫困因素:(1)客观条件约束型困境;(2)人地矛盾;(3)耕地的边际收益递减;(4)因病因学致贫;(5)农村底层精英流失;(6)扶贫困境;(7)融资困境等。据此,提出了当前甘肃农村反贫困应该采取的对策。 通过具体的分析,认为甘肃农村反贫困应该从经济增长与扶贫两方面着手。一是经济增长措施:(1)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2)优化经济组织方式;(3)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4)注重非农化发展;(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6)改善生态环境和家庭生活卫生环境;(7)打破农业融资难的瓶颈。二是多元化扶贫措施:(1)优化和深化政府及政策扶贫;(2)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包括国际社会),形成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3)关注贫困地区的妇女和儿童;(4)积极采用和推广新型的“扶贫模式”等措施。最后,列举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其他文献
居民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与政府教育财政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我国政府逐步放弃了“免费加助学金”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并于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