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结构抗震减震是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内容和技术,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结构隔震分析研究,是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1053)的课题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层混凝土基础隔震结构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简述了建筑隔震分析的方法,即简化方法和时程分析法。结合太原市某高层剪力墙隔震建筑进行了减震系数计算分析。其中,运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分别建立了隔震计算模型和非隔震的计算模型,计算了它们的动力特性,分析了其主要自振周期、相应的空间振型及振型特点,并且讨论了两种计算模型的差别。分别对该建筑的两种计算模型输入水平地震波进行了层间剪力分析,并与简化法结果进行了比较。从最大层间剪力的反应来看,隔震结构的最大层间剪力仅为非隔震结构的最大层间剪力的22%。因此,隔震层上部的结构可以按降低设防烈度1度考虑。本文还进行了两种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层位移、加速度反应、构件内力以及隔震支座压力分析。从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来看,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规定的层间位移的限值,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看,在水平地震波作用下,高层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明显小于非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通过对比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三向地震波激励下的反应得出:隔震支座不能够减小竖向地震波的作用,因此对隔震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应该引起重视。本文还对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能量分析。能量分析结果表明:在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中,隔震装置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时的输入能量,在三向大震下隔震层能吸收地震总能量的80%,隔震层阻断了地震能量向上的传递,上部结构只发生微小的相对运动和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