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新课程改革确立了着眼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新课程理念,化学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要从事实性知识的传递向基本观念建构改变,培养学生化学观念建构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化学学科具有宏观与微观紧密联系的独特性,微粒观的建构摆在了化学观念建构的突出位置,而能否寻找到促进学生微粒观的形成的有效思路和方法成为了广大化学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重大课题。论文选择了“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高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研究”这个课题,以培养学生微粒观为主题,以情境学习理论的情境化环境、教学原则等研究文献为基础,选择了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材为材料。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在理论上简述情境认知理论的基本假设、基本观点、教学原则和主要教学模式;再展示微粒观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特点和对教材中情境资源材料的梳理;最后,从三个角度来探讨情境认知如何促进微粒观形成:情境学习理论能帮助学生形成形象的概念意象从而有助于核心概念的理解;根据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合理有效地对教材中的情境资源进行利用和对情境化环境的设计的支撑:利用情境和脚手架等手段让学生能动应用微粒观对实际问题、现象解释,采用情境化评价对学生微粒观理解水平和形成情况进行测查。在实证研究方面,实施情境案例教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学生微粒观理解水平和形成情况。根据学校实际教学顺序,我们进行了以《物质的量》、《原子结构模型》和《离子反应》三个主题的教学。每个案例的编写我们遵循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实施中树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充分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自主学习。最后分析对比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成绩和访谈记录,我们得到的结论是:(1)促进学生微粒观的形成是可实现的,且在形成过程中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2)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微粒观的有效形成;(3)情境学习理论的实践应用是履行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有生命活力的途径,也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新的突破口。本研究设计的情境教学案例及其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微粒观形成起到了积极性的作用,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且通过测查结果验证了微粒观形成的可行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