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约20%-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亦是美国和欧洲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单一原因,据统计高达44.5%,在我国约占15%。我国住院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达33.6%,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尚可通过正确的治疗使之逆转,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一旦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增加,病情就将持续加重,进一步可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直至发生终末期肾衰尿毒症。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是其治疗的关键。目前被循证医学证明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途径主要是控制血糖、血压、调脂、抗凝、限制蛋白质摄入等西医对症治疗方案,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从根本上改变DN的进程。所以如何有效地治疗、预防DN己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中医药治疗DN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各项生化指标、保护肾脏等方面己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前景,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DN对早期防治、延缓DN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临床及科研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降糖保肾l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夹瘀证糖尿病肾病III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ARB治疗,治疗组联合降糖保肾I号方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胱抑素C(Cys-C)、空腹血浆葡萄糖(FPG)、血脂(TC、HDL-C、LDL-C、 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并监测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本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降糖保肾l号方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证候,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血胱抑素C水平,减少尿蛋白排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降糖保肾1号方对气阴两虚兼夹瘀证2型糖尿病肾病III期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对防治糖尿病肾病并延缓其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