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美国心理学家Kobasa提出了坚韧性(hardiness)人格概念以来,有关人格坚韧性的研究是国外人格与健康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坚韧性人格是一丛能够保护个体免于应激伤害的人格特质,完整的坚韧性人格结构必须同时包括三个成分:承诺、控制和挑战。本研究以我国大学生被试为样本修订了Pollock编制的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Health-Related Hardiness Scale,简称HRHS)问卷,同时,探讨了大学生健康坚韧性现状,以及健康坚韧性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的健康坚韧性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均不高,低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其他群体,提示大学生的健康坚韧性水平一般。2、大学生健康坚韧性存在性别、年级、城乡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女生的健康坚韧性比男生高,坚韧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农村大学生健康坚韧性高于城市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健康坚韧性高于独生子女。但未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健康坚韧性水平的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存在差异,健康坚韧性与生活事件呈显著负相关,“健康适应”和“人际关系”两项因子对健康坚韧性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不同健康坚韧性水平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求助、自责、退避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和回归表明,健康坚韧性与成熟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成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解决问题、自责、退缩和合理化对健康坚韧性有预测作用。5.不同健康坚韧性水平的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对大学生健康坚韧有预测作用。6.健康状况的预测模型。生活事件、成熟应对方式和健康坚韧可以直接预测健康的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成熟应对方式、不成熟应对方式通过作用于健康坚韧间接预测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对健康状况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通过对健康坚韧和成熟应对方式的影响来间接预测健康状况;健康坚韧性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健康状况,还通过对成熟应对方式的影响来间接预测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