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特指社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环保产业PPP模式,简单而言就是指在环境保护产业领域,公私两部门共同合作建设、运营环保项目的一种融资与管理方式。将环保产业与PPP模式相结合,不仅可以缓解政府对环保产业的财政压力、突破经济增长瓶颈,还能拓宽环保产业多方参与渠道、助力环保产业市场化改革。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经济新常态的当下,正需大力快速发展环保产业。随着环保产业PPP项目的逐渐增多,问题也开始显现。作为参与环保PPP项目的公私两部门,其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对政府部门而言,其契约意识薄弱,监管体系不成规模;而社会私人部门无法保障其投资回报利益,对技术设备专业度的缺乏,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环保PPP项目的顺利运营。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与环保产业PPP模式相关联的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因此,完善PPP模式下环保产业运行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环保产业PPP模式法律制度的完善,最重要且最需要完善的制度包括三方面:监管制度、投资回报制度和责任分担制度。环保PPP模式的监管制度中,最先应完善的是多方监督机构的建立,该机构包括政府多级垂直监管机构、第三方监管机构和环保行业协会监管机构。其次通过对项目审批程序的简化与标准化,减少项目时间成本。再次完善项目信息公开共享制度,设立环保PPP项目微信公众平台或网站,向公众公布项目进程、产品指标等信息,方便公众参与项目决策与监督。环保产业PPP模式的投资回报制度,是影响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通过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制度、基于效益的付费制度以及政府支付制度,确保社会资本获得切实利益。在环保产业PPP模式中,明确公私双方的责任义务,是项目顺利运营的前提。因此针对责任制度的完善,主要从环保PPP项目实施前的风险的预测、公私部门各自权利与责任的划分、风险的分担这三方面予以完善。随着环保产业PPP模式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环保PPP市场的规范不断严格,环保PPP项目定会从目前单一地区内的项目,发展成为跨区域项目,进一步扩大其发挥改造环境、促进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