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大转型下,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极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青少年犯罪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还会影响家庭关系和谐,青少年身心也会受到严重污染。因此,青少年犯罪后如何对他们矫正回归社会,以及避免他们重新犯罪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家庭作为每个人接触的第一个初级群体,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情感关系、有无缺位等等影响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会引发复杂的矛盾,影响青少年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本文主要帮助涉罪青少年社会化为出发点,以一名涉罪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笔者将案主的犯罪行为视为病态结构导致的家庭功能缺失的结果,由此集力于重建案主的家庭结构,使案主家庭趋向正向发展,家庭功能得到正常发挥。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法对案主及家庭开展个案工作,通过介入案主家庭结构,探索结构式家庭治疗法介入涉罪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研究。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国外的家庭研究中取得许多成功,无疑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提供宝贵理论与实务经验。本文通过目标的达成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介入效果明显,可见结构式家庭治疗对我国涉罪青少年家庭介入较有成效,但具体个案介入还需要根据本土文化和现场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若遵循西方结构式家庭治疗照搬套用容易与传统文化产生冲突,工作者需要不断调整心态,制定契合服务对象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