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建立近二十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550家,沪深两市股票市场总市值已达32.71万亿元,已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的市值9.31万亿元。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力的解决我国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逐渐成为全社会重要的财富管理平台,证券投资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财方式。然而,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也出现了,其中的焦点之一就是信息披露违规。大量上市公司失信事件的发生都与信息披露违规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披露违规已逐步演变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影响到整个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对广大中小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降低甚至消除信息披露违规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然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其发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更值得我们去探讨。
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着手,剖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表现方式和危害性,接着运用委托代理论和企业舞弊三角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信息披露违规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动机和更深层次的现实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选取2006年1月到2007年12月因信息披露违规而受到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引入相同时期未受谴责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以及公司财务因素三方面做了实证分析,以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因素。最后对实证的结果与假设进行比较,依据结论得出了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