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wwd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曼月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的临床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因不规则阴道出血在门诊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1998)的分型标准:4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0例,复杂性增生20例。所有患者放置曼月乐前3个月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并排除乳腺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及其他妇科合并症,无内外科严重并发症及置宫内节育器(IUD)禁忌症。观察40例患者放置曼月乐前及放置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多项指标:PBAC(pictorial 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法月经量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子宫重量的改变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放置前和放置后12个月分别行宫腔镜检查并诊刮取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Ki-67与Bcl-2(B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ax(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并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  结果:  1.月经量的变化:放置曼月乐环前及放置后第3月、第6月、第12月、第24月患者月经PBAC评分分别为:210.1±44.96、51.08±12.03、21.83±10.06、8.25±2.99、7.36±2.18;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9.4±1.26(g/l)、10.93±1.69(g/l)、11.81±1.38(g/l)、12.35±1.21(g/l)、12.5±1.19(g/l)。置环前后相比,PBAC评分和血红蛋白浓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子宫内膜在放置曼月乐环前及放置后第3月、第6月、第12月、第24月患者平均子宫内膜厚度(mm)分别为:14.74±2.38、7.7±1.13、6.55±0.77、3.56±1.12、3.49±1.14,与置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子宫重量分别为:95.52±4.2、92.68±3.05、89.87±2.41、83.42±2.92、80.56±1.26,与置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置环前宫腔镜下观察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表现为子宫内膜局灶性或普遍性增厚、水肿,伴有息肉样改变或息肉形成,有时内膜极度肥厚呈脑回样改变。置曼月乐12个月后,宫腔镜下观察,宫腔形态平整,子宫内膜变的菲薄。子宫内膜病理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改变全部消失,内膜呈分泌现象及间质蜕膜样变。  4.放环12个月后ER、PR和Ki-67的表达显著降低,Bcl-2在腺体细胞中表达亦下降,Bax表达明显升高(P<0.01)。  5.副反应:多数患者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5例继发闭经,3例出现乳房胀痛,1例出现下腹不适感,2个月后消失。所有患者的性激素水平(LH、FSH、E2)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研究过程中未发现其它明显不适。  结论:  1.曼月乐能有效地减少月经量,纠正贫血,使子宫内膜变薄,子宫重量减轻,能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  2.曼月乐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PR、Ki-67、Bcl-2表达,增加Bax的表达,诱导子宫内膜凋亡,从而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发生逆转。
其他文献
背景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超声引导下多种消融方法包括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凝固治疗(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无水
目的:   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在α-synuclein自噬性降解中的调控作用,并探讨芍药苷(PF)对α-synuclein自噬性降解过程的干预作用及PF对MPP+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所致卵巢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VCD(160mg kg-1,day-1)连续腹腔注射来诱导小鼠卵巢早衰。每日8时行阴道脱落
目的:研究比较IL-24泛素化位点突变体和野生型IL-24对肿瘤细胞HeLa,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为临床应用IL-24泛素化位点突变体治疗恶性肿瘤奠定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