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方式、经济转型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建议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收入变化如何影响失业者对求职方式的选择这一角度为我国失业群体在求职中大量使用社会关系网络寻租这一现象提供了理论解释。分析指出,失业和就业两种状态的收入差距悬殊以及劳动力市场被低效率的政府劳动服务机构所垄断是导致该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从更深层次的体制成因来看,它伴生于一场市场化意义上的经济转型,因为正是市场化带来了显性的下岗失业,产生了悬殊的收入差距。这样,我们从理论上说明了在求职过程中大量使用社会关系网络这一现象与经济转型的市场化内涵的并行不悖,而现有的研究及结论都是将这两者对立起来,把关系网络的使用当作否定市场化的理由。   本文还指出,民营职业介绍机构面临的行政性壁垒可以被分为两类,一是价格限制,即政府对民营职业介绍机构的收费标准有规定;二是市场准入限制,即政府从人员资质、执照审批等多个方面控制民营中介的数量。大多数观点都强调政府放宽市场准入的重要性,然而根据本文的分析,取消价格限制可能更为重要。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工业发展速度放缓,工业污染严重、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等矛盾日益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工业化道路显得尤为迫切。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四川省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
长期以来,河北省产业体系主要建立在高耗能的传统资源型工业的基础上,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也多为投资拉动,消费疲软,内需不足。与此同时,低城镇化率和较
我国公司治理系统存在着外在制度过分强制,留给公司自治空间狭小,具体操作制度中科学、民主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无法形成的制度缺陷。这是我国公司治理效率和效益不高的